(中央社6日電)台大護理系副教授張榮珍今天表示,義大利研究發現,COVID-19確診者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盛行率達30%,高於美國911恐攻事件;另外,非確診者也可能出現PTSD。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舉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科學線上直播,解析最新疫情現況,並邀請台大護理系副教授張榮珍分享COVID-19康復者的心理及精神影響。
陳秀熙指出,最新研究顯示,2019至2020年受COVID-19影響,歐美多數國家平均餘命都減少,其中11國男性、8國女性平均餘命更減少逾1年,下降幅度最大的美國,男性減2.2年、女性減1.7年,這是二次大戰結束後首見如此嚴重的死亡事件,而台灣因控制疫情得當,男性餘命增0.4年、女性增0.5年。
在目前與COVID-19病毒共存情況下,陳秀熙分析全球三聯體防疫趨勢,發現多數國家的疫苗涵蓋率快速增加,部分國家的檢測也提升,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NPI(非藥物介入)措施則逐漸寬鬆,但以新加坡為例,疫苗施打率雖高,但感染發生率也提升,因此仍須適度緊縮NPI。
COVID-19持續延燒,除了對所有人的生活與健康造成困擾,也影響到心理和精神層面,其中包含因個體經歷、目睹、遭遇涉及自己或他人死亡、面臨死亡的威脅,而導致精神障礙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張榮珍表示,美國追蹤23萬名COVID-19確診個案,相對於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疾病病患,發現COVID-19確診者6個月內出現較嚴重的神經和精神疾病,而感染嚴重度較高的個案,神經和精神疾病也較嚴重。
張榮珍提到,義大利追蹤COVID-19康復者,發現PTSD盛行率高達30%,高於日本311大地震(25%)和美國911恐攻事件(20%);除了確診者外,非確診者也可能受到影響,根據11篇國外大型研究發現,一般民眾因COVID-19出現PTSD的整體比率約15%。
陳秀熙提醒,COVID-19疫情持續約1年9個月,確診者和一般民眾的生活或健康都可能受到影響,就如同一場大災難,因此除了控制疫情、與病毒共存,還要設法讓大家適應這樣的情境,避免更多PTSD產生,這也是未來社會科學研究應該要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