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李家雯諮商心理師|先別管鮭魚了,你想過「名字」對人生有什麼意義嗎 ?

    2021-03-19 12:10 / 作者 陳玠婷

    知名壽司餐廳推出促銷活動,只要名字有同音、同字,就能享有折扣,甚至符合資格就能換得整桌免費,引發有學生背著父母私自改名,帶著同學大快朵頤,引發不少討論。



    但說到底,你是否想過「名字」究竟對我們具備了什麼樣的意義?



    當我們歡天喜地迎接家中新生兒,手忙腳亂迎接這個喜悅的同時,一定會忙著思考該如何為孩子「命名」,這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命名本身即是「期待」的展現




    圖片
    亞洲人取名智慧博大精深,有些字特別受歡迎。(圖片翻攝/取名104網站)




    這個命名,往往背負著是家中對這個孩子的期待和願景,也闡述了家中的價值與信念。古時的兄弟姐妹往往在名字裡加上「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強調家中的長幼順序與倫理規範。瓊瑤小說「婉君」裡的兩兄弟「仲康」與「叔豪」就是一個例子。有些家庭按照家中族譜輩分取名,像是「慶」字輩、「玉」字輩,也都有承接家中的傳統、習俗與文化,強調傳承期待之意。



    信奉上帝的家庭,相信孩子是神的恩典,透過讓孩子名字中含有「恩」「惠」等字,作為領受來自神的祝福,表達同在。甚至在過去傳統年代,父母將孩子取作「招弟」「招妹」,都意味家族希望這孩子能為家裡帶來持續添丁添瓦的運勢,人丁興旺。



    就算沒有特殊信仰或堅持,許多臺灣父母也會在孩子出生後,帶著孩子的生辰八字、生肖命盤請算命師父為孩子安排好名字,藉由透過靈性力量,補足孩子的可能缺憾,滿足父母重視的價值。像是為屬牛的孩子,取有「宀」部首的名字,代表父母看中孩子的生活環境,是否會過度勞累,不希望孩子太過艱辛。看重五行的家長,若認為孩子命格裡某種屬性(金木水火土)過多或缺乏,也會在名字上做些搭配。



    因為名字會伴隨孩子一生,比父母本身的陪伴更為長遠,父母在這件事上自然會高度重視。除了好不好叫?順不順口?使用的「字」所代表的表象與深層意涵,就更為重要。命名往往是一個家庭價值觀與信念的展現,是父母在教養的態度,說白了,就是這個家庭在孩子身上所展現的期待和補償。




    圖片
    亞洲人相信,給孩子取一個好名字,能為他求得一生平安順心。(圖片來源/Unsplash)




    再者,有些人會在遭逢意外或逆境時,透過算命改名,希望為自己換來一個不同的人生運途,例如有些大病初癒,鬼門關前走一關的人,會幫自己換一個象徵「破繭而出」的名字。也曾聽過當工作運總不順時,有人會去找算命師父為自己換一個「仕途順利」的好名字,這都是人們透過「取名」這個儀式,在表達對自己生活的「期待與願景」。



    因為有期待,我們產生行動來因應



    阿德勒心理學相信,人的所有行為下都包含著我們可能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渴望,我們會透過想滿足這個期待而驅動行為。近來引發爭議,為了換得免費壽司而改名的人們,不也是正是這樣的一種展現?透過具體行動,滿足內在渴望。



    不論你喜不喜歡的你的名字,都不能否認它對我們具備一定的含義,可能是來自上天的祝福、可能是原生家庭的價值觀,更可能是對自己更新的期許。



    阿德勒也說,「人生的重點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是在於你如何處理它。」喜歡自己名字的人,會坦然接納認同,延續承載這個名字所賦予的意義;不喜歡的人,自然就會為己找出變通的方式,幫自己取小名也好,正式換名字也好,都是用個人獨有的方式「補償滿足」這個不喜歡。

     

    其實我們的名字都有深遠的意義,它都是一個系統、一個家庭或者是個人的期待展現。只是每一個人展現自我期待的方式不一樣,所以為了促銷而「換掉自己的名字」也是一種表達渴望的方式,並沒有絕對好壞。

     

    我們或許可以慶幸,在臺灣的我們一生中可以正式更換名字三次,而這一波「更名刺激潮」正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好好正視自我與名字之間的關聯。這也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反思,在「實際行動」之前,我們能否理解內在真實渴望是什麼?讓自己做出更恰當的抉擇,就不會為了立即滿足渴望,而落入衝動行事而帶來的可能後續窘困。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