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防疫「電子圍籬2.0」疑侵犯隱私 人權會回應「待疫情緩和後再檢視」挨轟

    2021-01-05 12:38 / 作者 李英婷

    防疫「電子圍籬2.0」引發侵犯全民隱私的憂心,國家人權委員會1月4日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升高,應兼顧國人健康權,相關問題將在疫情緩和後,再全面檢視政府作為,以維人權,此番言論依然引發議論。時代力量今(1月5日)指出,有沒有侵害人權應可理性討論,但應捍衛人權的獨立組織卻以一句話輕輕帶過「令人傻眼」。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出動「天網」揪出違規參加大型聚會活動的自主健康管理者,但引發侵犯個資疑慮。國家人權委員紀惠容日前也指出,因為民眾申辦手機時,並未與電信業者簽約、同意在某些時候會接受監控,因此天網確實有人權方面的疑慮。

     

    國家人權委員會去年8月正式揭牌,「天網」爭議成為難題。(圖/監察院提供)

    防疫和隱私如何拿捏?柯文哲籲「政府不該迴避檢視」

    繼桃園市長鄭文燦呼籲「在疫情後,只要涉及個人隱私權的部分可以銷毀」,台北市長柯文哲今也發聲表示,到底維護大眾健康與保護個人隱私的界線該怎麼拿捏,是現代國家重要的課題,值得公開、多方討論,而不是一句「國家都是為你好」就能讓人民買單。



    柯文哲今在臉書貼文提到,當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靠近「天網」,指揮中心就會發送細胞簡訊給當事人和地方政府,這樣的科技在防疫期間被應用,卻也讓許多民眾感到疑慮。雖然科技本身沒有好壞,但一定要合法合理使用,不透明的資訊,只會帶來不信賴,「掌握權力的政府不該關起門,迴避外界的檢視。」



    對此,人權會4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在全球新冠疫情升高之際,台灣仍維持相當的日常生活與經濟發展,站在保障與促進人權的職責,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全體國人的共同努力,表達肯定與感謝。



    人權會指出,依「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7條有關個人隱私之保障,向來為人權會所關注,但有鑑於全球疫情仍屬嚴竣,人權會認為仍應兼顧全體國人健康權,因此將在疫情緩和後,再全面檢視政府作為,以維人權。

    天網監視疑侵隱私 人權會「暫緩處理」挨轟

    不過,人權會一句「暫緩討論」引發外界砲轟。台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透過臉書直言,「第一次聽説有國家人權委員會面對自己察覺的人權侵害疑慮,公開説是該讓人權侵害繼續發生、坐等人權侵害結束再處理的……。」



    時代力量國際部主任劉仕傑也直呼,「在疫情緩和後,再全面檢視政府作為」這句話,真是說不出的怪,也令人感到傻眼,期盼人權會能有更具體的表態。



    「國家人權委員會」隸屬於監察院,於2020年8月1日開始正式運作。這個新創設的政府組織負責涉及酷刑等人權案件的調查救濟、提出國家人權政策、提出立法建議、推動人權教育等。目的是希望有一個脫離國家領導人、跳脫政府主權角色外的獨立機構,可以維護國內人權及維持國際人權互動的組織。



    台灣人權會由10名委員組成,除監察院長兼任主任委員(首任主委為現任監察院長陳菊),另由9名監察委員兼任人權會的委員。不過,攸關該委員會職權行使的法源「監察院人權會職權行使法」草案,由於包括民進黨立院黨團內部也存有歧見,迄今仍在立法院卡關。

    更多太報報導

    「電子圍籬2.0」定位隔離者行蹤曝侵隱私 陳時中澄清28天必銷毀資料



    台灣出現首例英國新冠肺炎變種病毒 明年元旦起禁外國人入境



     

    李英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