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家建議大眾「改吃水母」,讓漁業能更加永續。(圖片來源/Via Fernandez, CC Licensed)
研究生物多樣性的昆士蘭大學克萊茵(Carissa Klein)博士,就對海洋生物瀕危議題感到憂心,她稱「有些魚像黑犀牛一樣瀕臨滅絕,你不會希望在菜單上找到它」,因此她建議民眾可調整飲食習慣,把水母加入飲食的選擇之一,漁業才能發展得長長久久。
海洋生物學家格甚溫(Lisa-Ann Gershwin)是水母專家,她接受《BBC》訪問時表示,從海底捕魚會讓這些魚活活消失,「但當你把水母從生態系統中抽離,牠的生命週期不會影響生態(反覆生殖的特性),有點像從樹上摘下一顆蘋果,蘋果樹會長出更多蘋果。」她稱水母就像永續的「完美食物」,因為牠們是可再生資源。
其中,澳洲常見的藍鯨脂水母(Blue blubber)更被視為可食用的種類。藍鯨脂水母的大小可達到 35 公分,且外表明亮,許多時候都是成群結隊出現,據格甚溫的說法,這種水母通常被捕來以作外銷,相當具有經濟價值,且是許多國家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格甚溫更稱,水母的熱量也相當低,每三盎司(約 85 克)的水母僅約 36 大卡的卡路里,且水母還有含有蛋白質。不過,水母嚐起來如何相當見仁見智,水母沒什麼味道,味道全仰賴水母菜餚中的沾醬,格甚溫認為水母的口感大概介於小黃瓜和橡皮筋之間,有點像脆骨,但許多老饕對這滋味情有獨鍾。
生物學家給的建議讓許多民眾吵成一團。有人在《BBC》的影片下方留言,稱改吃水母的想法太荒唐:「為什麼我們不停止吃動物、從根本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呢?」有人則認為,不一定得改吃素,如果想要讓環境更永續,或許可以改變吃肉習慣,每天吃不一樣的肉類,以減緩過度食用海鮮或某種肉類的現象。
有人則認為,水母菜餚在馬來西亞、中國等許多國家是輕鬆平常的事,只是並非人人都能接受這種口感。沒吃過的人則認為改吃水母是個好主意,但可能需要挑選好吃的醬料。
資料來源:《BBC》、《ABC News》
更多太報報導
外星人忘在地球的高爾夫球?一揭荷蘭 36 年歷史「圓形球屋」的神秘面紗
印度人高招|印度集結最痛恨中共的「一群人」,部署特種部隊58年打邊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