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偲倩專欄|如果可以笑,那為什麼不能哭?我不想當一個「溫柔而堅定」的媽媽

    2020-10-13 21:26 / 作者 陳玠婷

    「啊呀!怎麼哭了!秀秀秀~」



    面對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小嬰兒,大人還保有好奇,很想搞清楚躺在那裡哇哇大哭的嬰兒,是在哭哪一條,尿布濕了?肚子餓了?太熱太冷?需要抱抱?因為不會講話,所以哭好像情有可原。



    「噓,好了!不可以哭喔!」



    到了牙牙學語的階段,有些大人開始懷疑小孩是不是只要哭就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於是開始有人說:「你看,他就是用哭的就有用,才會一直哭。」哭就代表著不勇敢,不哭不鬧就是乖小孩,這個標籤一旦貼上,哪天要撕下來都還是有殘膠。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她記得兒時的她只要不哭就會被讚美,不帶給父母任何麻煩的時候,就是他被看見的時候。



    「用講的,不要再哭了!」



    等到孩子語言能力比較好的時候,大人會開始要求孩子「用講的」、「你用哭的我聽不懂」,會講話的孩子真的很容易被人遺忘他們真實的身份依舊是個孩子,他們的大腦還沒跟上,即使說出完整的語句是他們所具備的能力,也不代表他們嘴巴通往內心的道路是順暢的。

    無論是大人或小孩,就允許自己哭吧!

    什麼時候我們開始因為長大而必須學會隱藏情緒。因為長大了,開心時不能表現得太爽,因為長大了,眼淚必須學會藏起來,但是不能大笑的大人,哪天會不會忘記怎麼笑?不會哭泣的大人,眼淚會流向哪裡呢?在日本有一位醫師叫吉田英史,他開了「求淚課堂」,教人們如何好好的哭一場,不是熱淚盈眶,而是要流下眼淚或是狠狠的哭一場,他發現許多人已經不知道怎麼哭了,總是強忍淚水,因為從小被教育不要哭,成人學會控制情緒的同時,也可能帶來壓抑與疾病。



    老是聽到溫柔而堅定,一開始讓我誤以為身為媽媽所要做的模範情緒,就是說話都得輕聲細語,搞得自己好憋,後來從孩子身上我才看見,原來各種快樂、難過、生氣、沮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孩子的情緒能自然流動,不必被阻擋,成人也可以允許自己大笑、大哭或是好好的生氣一場啊!只不過那些情緒不是允許自己拿誰出氣或是去勒索誰,而是練習認識自己,為何而哭、為何而笑,讓自己健康的活著。

    情緒不過是身為一個人的正常能量流動

    記得有次我半夜餵奶累到不行時受不了大哭,不到兩歲的蜜柑抱著我,用她小小的手掌,輕拍著我的肩膀好多下,再抬起頭幫我擦眼淚,她的安慰一點也不彆扭,她愛我愛得好自然;每次我有難過或生氣的時候,細膩的荔枝在爆哭後都會問我:「媽媽,你現在有好一點了嗎?」有次我問她:「你會不會很怕媽媽生氣?」荔枝說:「不會,因為我知道媽媽會變好。」



    情緒不過是身為一個人的正常能量流動啊!我想起荔枝曾經在一個角色扮演的遊戲中,在跟一個虛擬老闆對話,那個老闆有一個禁止哭哭的賣場,當時四歲的荔枝抱著她的娃娃,對著虛擬老闆說:「老闆,我想跟你說,哭哭是很正常的,要小朋友忍耐不哭哭實在太可憐了,我的女兒想睡覺,而且有憂憂才有樂樂啊!」我才想起《腦筋急轉彎》裡的憂憂消失的時候,大腦總部控制中心變得亂七八糟,一開始到哪都不受歡迎的憂憂,最後在主角萊莉一場大哭宣洩後,一切恢復正常,這才讓大家知道憂憂有多重要。



    面對哭泣的孩子的確是一件難事,尤其身為照顧者在忙碌育兒生活中,長時間處理各種哭更是崩潰,如果有機會把三歲以前的孩子,他們哭泣的理由全部寫下來,將會是一本荒謬的書。但說不出感覺的孩子、無法隨心所欲的孩子,只能用哭的方式讓自己好過,如果有點力氣的話,就抱抱他們吧!立即回應哭泣的孩子,並不會寵壞他們,反而是愛的特效藥,就像我那晚被蜜柑輕拍肩膀好多好多下那樣,孩子從來不會害怕寵壞大人。

    更多太報報導

    全職媽媽育兒崩潰記,孩子問:「媽媽,大人也需要秀秀嗎?」

    離婚、孩子、完整的家?我是為了拯救婚姻生下來的孩子,但我的孩子讓我完整了自己



     




    ↑加入太報Telegram頻道↑

     接收第一手消息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