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智慧型手機與3C產品的問世以來,便大大的改變人類的日常生活。手機的設計,就是要讓你上癮,螢幕的背後,是各個領域專業人士,正想方設法擊垮我們的自制力。
連身為大人的我們,拿起手機都很難放下,孩子呢?
身為「網路原住民」的這一代孩子,總有一天,必定會面對他們需索3C產品的時刻,在這之前,我們可以培養他們哪些重要的能力?讓他面對誘惑時,可以安定的成為手機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面對手機時仍能把持自我,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示意圖來源/Unsplash)
1. 在真實世界裡找「心流」的能力
手機之所以容易讓人沈迷耽溺,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它易於讓我們進入「心流」(flow)狀態。你曾經全神貫注,忘卻自我與時間地投入一件事嗎?即使不能帶來金錢或名聲的回報,也甘之如飴?這種渾然忘我的感受,就是心流。
如果孩子在真實世界裡有許多心流經驗,那麼,手機對他們來說,就可以是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誘惑。
孩子需要留白與探索,而不是被課業與才藝填滿。加州大學心理學權威索妮亞.柳波莫斯基(Sonia Lyubomirsky),同時也是《這一生的幸福計劃》的作者,提出「內在目標」的概念。無論是飼養甲蟲、對火車著迷、看課外故事書、畫畫、踢球……,能夠自由選擇發自內心熱愛的事物,心流體驗才能深刻。
因此,若孩子能擁有內在動機追求學術科的專業,固然令人欣喜,在他們展露某些看似“無用”的小嗜好時,能試著欣賞接納,並提供資源深化,比方,陪伴上網查相關資料,借閱相關書籍,都是讓3C產品退居工具位置的方法。
當我們對生命充滿熱情,使用手機娛樂反而是浪費時間的無聊事了。
讓手機成為一項「工具」,便能減少依賴。(示意圖來源/Unsplash)
2. 獨處的能力
哥倫比亞大學的喜法莉.薩貝瑞(Shefali Tsabary) 博士,融合東方正念與西方心理學,在《覺醒父母》一書中指出:現代社會最大的不安,就是我們嚴重缺乏與自己獨處的能力。
若你的孩子害怕安靜獨處,那這些珍貴的時刻,便容易被隨手可得的3C產品填滿。
要如何真切地獨處而不心生恐慌?薩貝瑞博士提醒我們,親子可以練習有意識的把注意力拉到當下。如果孩子能夠珍視這些平凡的時刻,那麼,長大之後,他們就能專注在眼前,不會好高騖遠,也不會短視近利。
以下,是我們可以共度的每個最平凡的瞬間,邀請孩子一起專心刻意的體會這些經驗:
・手牽手,留意肌膚的接觸
・剛睡醒時,安靜的晨光
・全家人一起吃飯的團聚時光
・落日餘暉
・開始閱讀一本新書的興奮心情
・最喜歡的食物滋味
・大自然裡令人驚奇的元素
・秋天踩在落葉上發出的聲音
・經過披薩店聞到的烤麵團香氣
・圖書館一排排書架間不為人知的秘密
和孩子一起欣賞並珍惜平凡的此時此刻,在這個快速運轉的瘋狂世界安靜下來,和自己在一起,而不須仰賴外在的聲光。這一切,都從為人父母的教導開始。
更多太報報導
帶著孩子在家塗鴉、啟發五感創造力!該怎麼稱讚、運用材料、清潔都是學問
實測五款帶小孩出門必備防蚊液!成分、價格、時效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