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部很「怪」的愛情喜劇,只是看到後來誰都笑不出來:《怪胎》

    2020-08-26 11:17 / 作者 洪采姍

    「在愛情的世界裡,我們是彼此的怪胎。」電影《怪胎》以強迫症直搗現代人的感情觀,整齣劇更是由 iPhone 完成拍攝,耳目一新的敘事手法,構成今年最具話題的國片代表。






    「觀影過程中,應該都會看到你自己或另一半。」導演廖明毅表示,陷入愛情的人們,對於自己、另一半與兩人關係,很容易做出如同強迫症患者的思想和行為;國片《怪胎》以「強迫症」直搗現代人的感情觀,耳目一新的題材不僅在劇情設定下了苦功,整齣劇更是由 iPhone 完成拍攝,構成另類的說故事方式,亞洲首支 iPhone 電影也就這麼問世了!

    (以下有雷慎入!)



    為呈現強迫症所感知的世界,導演執意使用 iPhone 進行拍攝,輔以 1:1 畫幅交代電影的前半段,正因為方形的構圖,所以色彩和對稱關係也變得格外重要,方能鎖住觀者的目光,專注在角色的一舉一動,集中感受強迫症的苦處、情愫使然與自我對話。

    《怪胎》是段以神經性強迫症(以下簡稱 OCD)來包裝的愛情故事,彷彿在這段關係中 OCD 是一個開端、一個話題,讓素昧平生的兩個人慢慢靠近,別人眼裡無法理解的怪,對彼此來說是多麽可愛,無論柏青(林柏宏飾)還是陳靜(謝欣穎飾)都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愛情的開始,不論對方的優缺點,一切都好美,可是經過了時間、磨合,這道光不再燦爛之後呢?如果兩個人失去了共通點,還有可能再相愛嗎?」


    「因為 OCD 相遇相識然後相戀,卻也因為 OCD 所以分開?」兩人關係是動態的成長,感情的流向亦是不斷進化,唯有做出「改變」才是唯一不變的道理。



    電影後半段導演將任一方的 OCD 症狀抽離,讓柏青和陳靜的共同維繫瞬間消失,殘酷的事實就像交往了好些年,原本熱絡的話題說膩了、喜歡的興趣沒有了,那戀人之間還剩下什麼呢?

    相信你我都曾為愛妥協,畢竟相愛的過程,總是或多或少要減去一半的自己,來完整所謂的「我們」。



    《怪胎》遠比想像中的還要沉重,看似已成定局的走向,藉由男女主角的身份轉換,試圖釐清愛情的本質和可能發生的二三事,而導演真正想傳達的,也是戀愛關係裡最常見的問題:承諾及設身處地。



    「該結束了嗎?在我做出傷害他的一切之前。」片尾曲的音樂已經奏下,坐在影廳的我遲遲沒有起身,預料之外的結局讓人茫然、震懾,好似我們熟識的日常寫照,那樣貼切也格外痛心。



    這幕回眸,是整齣戲最令人心碎的畫面。不曉得要提起多大的勇氣,才能綁住淚水卻又放任內心的不甘,讓不捨和傷人的話語止於嘴邊。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是充滿無限可能。感情穩定的基石,重要的是兩人能否相互提攜,建立更美好的將來,而非強迫對方活成自己期待的樣子,讓原先純粹的關係,隨之變質。



    「承諾」固然重要,但美好的意義在於一起為愛勇敢、為愛守護,而非執著字面上的意思,掙一個非怎樣不可的理由,如此一來才能愛的「健康」。

    儘管愛戀有多麽酸苦甜,當仍想為了眼前的那個人、放膽試試。有過幾段感情,當然也明白箇中道理,不該猜忌多疑、不多做假設,但偶爾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在理性和感性間進行矛盾的抗衡,強迫讓氣息看似平順、也趨向平靜。



    這也難怪,讓人甘願敗給愛情。無法捉摸、卻又怦然,抱持一種「明知虎山難,偏向虎山行」的心態,好奇的解析彼此的心,畢竟沒人是愛情裡的《先知》;既然結果難料,那就讓我們盡情享受、用心體會吧。

    作者:Beryl 圖片來源:牽猴子



    文章出處:FLiPER,本文獲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更多太報報導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愛情依附為何受家庭影響?又如何跳脫「家」鎖?

    無人島獨自生活30天可獲百萬獎金,你願意嗎?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