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根絕瘧疾、霍亂!「無名英雄」挨家挨戶探病,寫下50年代的防疫奇蹟

    2020-07-15 11:59 / 作者 蔣佩庭

    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公衛柑仔店」日前在安平海山館正式開幕,透過口述、文物及老照片娓娓道來1950至1980年代社區衛生無名英雄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創造根絕瘧疾、霍亂、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等台灣奇蹟。


    助產士。(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衛生所就像柑仔店,寫下根絕瘧疾、霍亂、降低新生兒死亡率等台灣奇蹟

    台灣1950年至1980年的經濟發展策略分別為追求安定與自足、推動輕工業出口擴張、發展基礎工業與重工業、推動經濟自由化與發展技術密集產業。



    在那個經濟起飛的年代,社區的衛生所就像柑仔店一樣穿梭在街頭巷尾,例如產婆在家中替人接生、教父母如何幫新生兒洗澡防癆員挨家挨戶拜訪提醒病人吃藥,成功讓結核病於民國74年排除十大死因之外等等。



    他們的努力寫下根絕瘧疾、霍亂、降低新生兒率的台灣奇蹟。

    助產士顏桂英帶著一卡皮箱渡河、坐溜索上山,只為了迎接新生兒

    台灣光復後的40年代後期,一直到50、60年期間,當時家庭雖然普遍多子,生產卻是生死交關的大事,許多孕婦礙於經濟因素都會找「助產士」接生。助產士俗稱「產婆」,英文為「Midwife」也就是「與婦女同在」的意思。



    參與過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助產序曲—陳建北個展》的助產士顏桂英小姐就曾帶著一卡皮箱徒步幾小時、搭乘竹筏渡河、坐溜索上山,只為了迎接新生兒,最高紀錄一天接生6個寶寶

    臍帶繞頸,助產士用手撥開

    助產士接生靠的完全就是經驗。顏桂英回憶過去分享了一次接生過程,說道:「嬰兒頭已經出來了,卡很久,奇怪,頭過身就過,怎麼卡這麼久?我就去伸手看看,摸頸部,臍帶繞頸,不是一圈,是一兩圈,臍繞頸兩圈,我說怪不得,產程會延長,之後,我就趕快手指伸到頸部那邊,把臍帶鬆一鬆,之後就慢慢把他拉出來。」

    布沾麻油,可以把新生兒擦得很乾淨

    百歲助產士謝林霞妹接生過的嬰兒也不計其數,她分享如果孕婦顧得好,生產時的陰道撕裂就會比較輕微,反之就有可能要請醫生幫忙縫。謝林霞妹也會準備一瓶麻油,等到小孩順利誕生後,再用沾了些許麻油的布將小孩身上的液體擦乾淨。



    在沒有保溫箱的年代,助產士利用熱水酒瓶保溫處置,以及面對各種突發狀況的靈機應變,可謂時代智慧的結晶,令人印象深刻。


    蔣佩庭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