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種不小心會隨便買東西的人嗎?我這裡講的並不是那種看到東西會很衝動想要買的衝動性購買,而是有事沒事逛到什麼百貨、經過什麼店家,看到這個東西覺得「欸我好像需要」、看到哪個東西覺得「這個好可愛也不錯」,結果搞老半天,買了一大堆不需要的東西,放在家裡又很難斷捨離。
我最近在收集沙遊物件,變成重症患者,不過近期病況好轉,提供三個方法給和我一樣有這種症頭的人,想一想這東西到底需不需要花錢去買。
愛買東西又很難斷捨離,是許多人會遇到的難題。(示意圖來源/PIXABAY)
1、有沒有不花錢的方式可以獲得同樣的功能?
很多書都會告訴你,你可以去想想這個東西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但如果你是重症患者,就會發現這句話根本沒什麼用,因為所有的想要你都會告訴自己是需要。
那麼不如就承認你需要這個東西吧!但是,在需要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用別的方式來滿足這個需要,比方說你需要空間放置衣服,那有沒有可能先清出家中其他空間,把一些不要的衣服丟掉,而不是再買一個新的衣櫃呢?
2、前述「不花錢的方式」是否耗費你更多的時間?
我有一個朋友,為了省下買一個櫃子的錢,從零開始,找了很多木頭,自己製作了一個木櫃。他做這件事情的時間,如果用他本身的專業技能(投資股票),都可以賺10個這個櫃子的錢了。他表面上沒有買櫃子,但實際是花錢買了10個櫃子。不過,這個做法有另外一種附加好處,後面再說明。
3、猶豫買或不買的時間,是不是已經可以替你賺進更多錢?
講了老半天,其實每次在要不要買東西之間的拉扯,最終的關鍵點都在於「價錢」。但別忘了,世界上最貴的是「時間」,如果你可以拿你的時間去換到同等的價錢,或者是更多的價錢,何必浪費時間掛心思考?
你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小練習,比方說,你想要買一個小公仔很久了,可是要價980元,實在是買不下手,你可以用你的時薪(每個月的薪水除以你的工作小時),計算你要多久才能賺到這個錢。
如果你的時薪是200元,那麼五個小時你就可以賺到這個小公仔,這意味著,倘若你朝思暮想、顧慮著要不要買這個小公仔的時間超過五個小時,你就開始賠錢了——從第五個小時零1分開始,你的煩惱都是賠錢——因為你可以用煩惱的五個小時賺來的薪水去買這個公仔。
拉扯買與不買最重要的因素通常都是「價格」,但別忘了,時間成本永遠是最貴的。(示意圖來源/PIXABAY)
講成這樣好像很勢利,分分秒秒都要計算,每一塊錢都是重要的錢,但其實這篇文章真正想說的並不是要幫你省下多少錢,而是要幫你增加多少幸福。思考一下兩個選項:
1、非常有錢,但是過得非常不幸福、每天都很不快樂的生活
2、沒有什麼錢,但是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平靜自在的生活
如果吃一顆藥丸,下半輩子就可以進入那種生活,你會選擇哪一個?相信大部分人會選擇有生活滿意度、但是不需要很多金錢的日子。
當然,這並不是說經濟自由不重要,而是要告訴你,如果你已經有一定的積蓄或者是一定的經濟基礎,至少可以讓你過活每一天,那麼你該追求的並不是買更多東西,而是想辦法獲得快樂。
那麼要怎麼實現這件事情啊?其實很簡單,就是做你喜歡的事情、新奇的事情、嘗試那些會讓你投入的事情(我們稱做心流經驗)。
前面的強者我朋友(就是自己做了一個櫃子的那個)雖然自己做出了一個破破爛爛的櫃子,而且還花了很多的時間,看似非常不值得,但他換來一個10個櫃子的價錢也換不到的東西——投入和快樂。
他很開心的告訴我說:「從今天起我就是學會新技能的人了,我會做一點木工。雖然還做得不是很好,但是動手做東西的感覺真的比在遠端控股票,來得有趣許多」。
嘗試投入那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會讓你更容易獲得幸福感。(示意圖來源/PIXABAY)
另外一個是斷捨離的例子,有一個朋友因為家中衣服太多,想要再買一個櫃子,但他後來想一想,櫃子裡似乎有許多從來也不會穿的衣服,於是他花了一個下午整理櫃子。事後他告訴我,整理櫃子並且把一些(其實是一半)他的衣服捐給需要的機構,是他這上半年來,覺得最有意義感的一件事。
「斷捨離並不是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當你真正開始做,就會發現你清理的並不是真實存在的那個生活的房間而已,而是你內在那個紊亂的、不想去看的、連碰都不敢碰的房間。」他說,雖然這種事情長久才能做一次,但是做一次的感覺蠻好的。
其實,控制消費只是增加自制力和延宕滿足的一個方式,但人生的快樂可以來自於許多的地方,還有一種是「不限制自己做什麼」,而是「嘗試去做什麼」,嘗試開始每天在公園散步30分鐘、嘗試騎單車去上班、嘗試清理一個衣櫃、嘗試在自家樓頂打造一個空中花園,這些嘗試都有可能變成你的一部分,成為滋養你成長的因子。
英文有一句話是「You are you do.」(你是你每天做的事情的累積),如果你每天都在猶豫要買或不買什麼東西,那麼你就會成為一個鑽牛角尖或是猶豫不決的人;但如果你把人生花在嘗試新的東西上,那麼這一個又一個的嘗試,將讓你有機會成為一個和以往不同、嶄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