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對韓國瑜來說是特別的一天,因為這是他人生第二次民選公職遭遇罷免的危機。這一次的罷免案,即使有新冠疫情、中國推動香港《國安法》等時事議題覆蓋了罷韓案的討論熱度,韓國瑜最終仍被罷免了。
高雄市長韓國瑜今日(6/6)確定罷免,召開國際記者會說明三點遺憾,一點祝福。
依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的規定,罷免投票的通過門檻須同時符合兩條件:
一、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
二、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25%以上。
根據高雄市選委會5月29日公布的數據,本次罷免案高雄市選舉人總數為229萬9981人,四分之一為57萬4996人。同意罷免韓國瑜的票數超過90萬票,成為台灣史上第一位被罷免的市長
選前,韓國瑜曾拍影片呼籲支持者「6月6日當天不要去投票,也不要參與任何政治活動」,意圖讓選情冷卻,降低雙方對決升高投票率的危險性。因此,這場罷免案的關鍵在於支持罷免的民眾是否出來投票。從目前的開票狀況而言,高雄市民表達罷韓的強度,延續了今年總統大選的「反韓」態度,此結果不僅影響高雄市長後續補選,更將左右2022年高雄市長的選情。
無論是高雄人或台灣民眾,我們可以用以下角度來看罷免案的投票結果。
第一,「落跑市長」成為所有政治人物的警訊。雖然我國法律並未規定地方首長或民意代表「不得」參選其他公職,但是當民選行政首長在原本職務無法善盡責任,且無足夠政績足以說服選民,跑去參選總統,恐怕只會留下「熱愛爭奪政治職位」的社會觀感。
此外,韓國瑜在執政期間所發生的爭議:議會質詢的「發財秀」、蔑視議會的備詢態度,還有各種政策跳票(太平島挖石油、柴山挖寶藏、香港賽馬來台、F1賽車來台、高雄迪士尼、阿諾史瓦辛格演講、愛情摩天輪、高雄500萬人口、旗津賭場等)將成為所有政治人物引以為戒的現象,這也告訴台灣社會應該實事求是面對眼前的任務,不應好高騖遠,引來民眾的反感。
第二,同意罷免的票數會說話。依據過往韓粉的意見趨向,罷免一旦通過,韓粉應難以接受投票結果,主要論點應該會有:「民進黨透過罷韓案進行政治追殺,民主已死」、「選舉違法、罷免無效」,甚至鼓吹韓國瑜角逐2024年的總統大選。事實上,韓國瑜若認為中選會違法,其有權提出罷免無效訴訟;若認為有票數不實、賄選等不法情事,也可提出罷免無效訴訟。
倘若罷韓投票剛好通過門檻,介於60萬票左右,雖依法罷免成功,但較韓國瑜前年89萬的當選票數有一段差距,可能會引發「少數否決多數」的疑慮,除了激化韓粉情緒,甚至給予韓國瑜提出選舉訴訟的空間。不過,本次罷免的票數確定超過韓國瑜2018年當選的票數,韓國瑜操作選舉訴訟的正當性可能有所不足,一旦操作不僅引發民意反彈,也不利後續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候選人的選情,雖然無論由誰披戰袍參選,恐將淪為砲灰。
展望2024年及後續政治生命,一個不太漂亮的下台過程,對於韓國瑜往後爭搶大位更是不利。因此,溫暖的感謝高雄才是最務實、謙卑的做法,不過韓國瑜在確定被罷免後,除了感謝當初支持自己的89萬選民及市府團隊外,先是抨擊民進黨組成「罷韓國家隊」鋪天蓋地的韓黑攻勢,買通媒體對他進行「無窮無盡的抹黑」,意有所指地認為高雄市民做出這個決定是受到執政黨和媒體的操弄;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瑜也提到,這次投票仍有130萬選民並未投票,似乎想凸顯支持罷免的票數「並非多數」,可能並不認同現行罷免案的相關規定,確實可能進一步提出罷免訴訟,為自己力挽狂瀾。
另外,他更細數自己執政的「優秀」表現,他宣稱市府團隊在各項政策(包含防疫表現、雙語教育)皆是全國第一,不過並無引用相關數據,可見其對人民的罷韓決定仍不信服,認為自己及其團隊做牛做馬、用心執政,應該得到「更公平」的結果,凸顯其仍未檢討自己執政期間落跑及惹議的諸多事實,他在總統大選敗選後如此低調,原來並未反省自己真正的問題──沒有認真擔任市長。
這場罷免案之後,值得我們再思考制度的合理性。是否採用罷免制度,世界各國並無一致意見。我們必須注意,許多國家選擇不採用罷免制度,考慮的多半是政治制度的穩定性。若選敗的一方於選後發動罷免,除了干擾民主制度的運作,也會使得民選公職人員受到選區利益的控制,甚至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如前述所提及,若罷免成功的票數僅介於60萬左右,是不是有足夠的正當性可罷免一位當初獲得近90萬當選的市長,有待商榷。就制度設計的長遠思考,目前的罷免門檻規範是否合理、適當,仍待各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