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黑白棋盤格上的溫柔相待:北車大廳「公共空間」應屬於誰?

    2020-05-26 17:31 / 作者 洪采姍

    過往人潮洶湧的台北車站(簡稱「北車」),其極具識別性、恍如黑白棋盤的車站大廳,是否在疫情消散後繼續開放席地而坐?近來引發許多討論,有人持維護市容和公共衛生等理由而支持,也有反對者認為此舉有歧視特定族群(外籍移工)之嫌,甚至在社群媒體發動網友「坐爆北車」。以下是當天人在現場的《城市學》寫手米恩,捎來的第一手紀實。


    (圖片來源/米恩)

    台北車站的地板其實不好坐,沒有靠背,也把屁股冰得涼涼的。然而,在無論空曠或坐滿人的大廳,整點的鐘聲響起時,它讓我在熙攘中找到寧靜。一點傍晚的陽光落進來,溫柔無比,而此處也曾帶給我許多溫柔。



    有次,我獨坐在此,等待不會出現的男友,夜幕四起,我正哭得傷心。有一位無家者跑來坐在我旁邊,安慰我的同時,也講起他那不完滿的人生。還有一次,我被印尼朋友帶去參加聚會,他們用不流利的國語和我說「這很好吃」,我手上便捧著滿滿的印尼特色食物



    但,如此溫柔的台北車站,能一直走下去嗎?

    當天到場響應「坐爆北車」活動的人們。 (圖片來源/米恩)

    城市裡的各種人群,都希望被溫柔對待

    近期臺北車站打算「永久禁止黑白格大廳席地而坐」,鬧得沸沸揚揚。民眾在5月23日發起「坐爆北車」活動,在網路上有近4000人表示有興趣,即便當天雨勢不小,仍吸引近500人現場參與。



    有人玩起「羅馬競技場」遊戲、有人開「免費市集」、分享食物、有人看書、寫報告、還有人在現場製作版畫,好不熱鬧。剛開始,有工作人員和警察繞場驅趕,隨後便站在四周。當天也有些移工到場,他們順從地配合規定,只敢坐在靠牆的地板上,反而不像本地民眾一樣「坐爆」黑白格。



    聲援者大多認為,台鐵假藉防疫之故、永久禁止席地而坐的規定非常不合理,北車大廳是個共享、且沒有身份門檻的地方,但附近的消費空間卻很昂貴,急於把這裡「去公共化」,可能有些商業考量。

    (圖片來源/米恩)

    「我是身障者,特別選了一台最大的輪椅,今天應該比疫情前往來的人還多,如果我都可以自由移動,不懂大家為什麼一直說動線被阻擋,是開休旅車來買票嗎?」另一位身障者也說,從來沒有不能通過的經驗,「影響市容是什麼?還是看移工不順眼?



    一位和家人玩桌遊的小朋友天真地說,「我來這裡站著會腳痠,所以別人也會腳痠,」媽媽在一旁補充,「其實這邊也不是那麼多移工,更多時候還是台灣人。我們去到國外時,也希望可以被溫柔對待!」地上放著孩子用稚嫩字跡寫的紙板:「我們應該溫柔待人」。



    此時,有國小老師帶孩子坐在地上,他們並非參加「坐爆北車」活動,而是剛好孩子們走到腳痠、又找不到位子,才來大廳休息。

    (圖片來源/米恩)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同意,都會裡稀少的公共空間,應該要「以人為本」。不僅常來此聚會的移工需要,台灣民眾也很需要這樣一個能休息、又不用花錢的友善空間。



    事實上,北車大廳本來是有椅子的,直到2011年把座椅全部拆除,一樓開設許多商店,才變成在兩側迴廊設置少量座椅。想久坐、休息的人,只得上樓消費、換取一個座位。也因此,席地而坐變成了不得已的選擇,卻也豐富了大家對這空間的想像。

    異鄉人的友善空間,台中「東協廣場」也是一例

    當然,討論這裡一定會談到移工群體,每到假日,北車聚滿東南亞移工早就不是新聞。但移工每週才使用一次,而且只有那天的幾小時,因為身為「異鄉人」的他們,只能生活在雇主家中或工廠宿舍,缺乏私人空間。聚集在這交通樞紐,可幫助減少交通和消費成本。



    當天不少民眾都表示,移工在北車聚集不會影響動線,反而還是一幅有趣的城市風景,北車是台北的城市門面,除了經濟和運輸功能,是可以帶來更多價值的。

    (攝影/張智傑)

    台中的「第一廣場」也是一樣。由於商圈轉移加上幾場大火,使得原本的商場逐漸沒落。多年後,變成大量移工來到火車站一帶,第一廣場也因此進駐另一批商家,展現不同面貌。2016年,時任台中市長的林佳龍(現為交通部長)還將其更名為「東協廣場」。



    然而,移工卻因此被驅趕,從旁邊的公園到廣場上,到處貼滿印尼文和越南文寫的「這裡不能喝酒、也不能在地板吃東西。如果被看到了會帶去警察局」。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研究員陳秀蓮解釋:「席地而坐本來就是東南亞生活一環,東協廣場談論多元文化時,不能只想著要如何消費文化,卻不去看他們真正生活的樣子。」



    當天下午四點後,「坐爆北車」的參與人潮開始散去,北車大廳依舊容納著匆忙或疲憊的旅客、老人、孩子、身障者、學生、外籍人士、甚至貓貓狗狗。諷刺的是,第二天恰逢印尼「開齋節」,成排的台鐵員工和警察「守護」著正中心的黑白格,舉起寫滿防疫口號的告示牌,讓想靠近這裡的人們,舉棋不定。

    (圖片來源/米恩)

    這個總是平等對待每位過客、傾聽每則人生故事的棋盤空間,未來能否繼續擁抱城市裡所有需要它的人?令人好奇。

    作者:米恩 文章出處:城市學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