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名唸國中的輕度自閉特教生,因為人高馬大卻穿著國小的運動服,在國小校園外頭讓路過群眾在《 爆料公社》 貼出照片並且發文表示要大家注意, 此文發表之後,引起一些師生家長恐慌或批評。
只要是身為輕度自閉孩子的家長,恐怕有一大半會認同,遇到被他人誤解「媽媽沒教小孩」、「孩子被誤會」、「孩子被霸凌」 是常有的事。自閉症家庭的主要照顧者常常因此類的事情傷心淚流。
有一些專家表示輕度自閉的心智年齡是一般孩子的2/3, 這數字也就是說,面對一個15歲的孩子 他一旦有輕度自閉診斷,表現出來的外顯身高是正常孩子的身高, 但是他實際的心理年齡,卻只有10歲小學五年級的程度。
外貌跟一般孩子相似,心理年齡卻比同儕低落,是輕度自閉學生很容易被誤解,被批評「白目」、「耍笨」、「故意搗亂」的主因。但正因為這是輕輕度自閉孩子會經常被引起誤會,所以家有自閉症小孩的家長得知道的重點。
圖片來源/pixabay
但是我們要怎麼看待2/3這個數字呢?
我的建議是,孩子既然有了先天的障礙,那麼他的心智年齡幾乎無法達到15歲的程度,那麼我們可以讓孩子只有10歲的心智程度嗎? 絕對不是的,我們不能讓他達到15歲的水準,但是在教育教養上,教師家長都要盡量提升孩子的心智年齡到達 13歲左右的程度,把落差減到最少,而不是讓他只有10歲的能力。
萬一行為出了問題,就是要解決問題,畢竟亡羊補牢,猶時未晚。我們還有機會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當孩子做出不符合自己年齡的行為,事後的輔導重點,除了要讓他意識到他自己做了什麼事情, 才導致什麼結果之外,家長老師處理的重點,要放在類似的事情不要再發生, 讓孩子不再做同樣的事情引起誤會。
我個人覺得如果孩子的行為問題,出現的頻率高,又或者引起的波瀾很大,家長老師可能要判斷「是否讓孩子讓社區的夥伴知道,孩子的狀況,以及具體寫出他需要怎樣的幫助?」這並不是要強調孩子有自閉症,讓他掛上「我有自閉症的標籤」,而是把重點放在「描述孩子所需要的幫助內容」中。比方說:「每件事情我都會想很久,我不太回答問題」諸如此類的說明。
另外說明,接觸身心障礙議題二十幾年,我常希望有朝一日對身心障礙的理解,簡易內容能「放進小學課程裡」,更仔細的內容能「納入大學通識課程」,讓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的理解,能有更多一點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