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艾德觀點|從游錫堃被恐嚇,談我們歷史的傷痕

    2020-03-06 10:22 / 作者 林艾德

    雖然大家罵的罵、笑的笑,但其實我可以理解游錫堃的反應,我不是說他處理方式沒問題,只是說我可以理解。就像你的經驗告訴你游錫堃是食古不化或擺官威,而我的經驗讓我看見的,是一種深層的恐懼。






    事情是這樣,游錫堃在2月中遭到恐嚇後,2月下旬已經抓到嫌犯,所以徐國勇才在上午有「破案」一說,但前幾天,嫌犯又二度發出恐嚇,游錫堃這才在臉書發文,徐國勇下午親自跟游錫堃道歉,因為他並不知道有第二度恐嚇使游錫堃認為警方無作為。

    游錫堃臉書上的爭議貼文。(圖片來源/擷自Facebook)

    當然,即使有第二度恐嚇,也不表示游錫堃的反應是適當的,只是我可以理解。



    大家有注意到在那篇爭議的恐嚇信貼文之前,游錫堃上一篇文章在寫什麼啊?他在訴說40年前的今天,他被當時黨國控制的媒體影射為林宅血案的兇手



    跟你一起對抗這個極權政府的朋友,母親跟雙胞胎女兒都被殺了,你還沉浸在哀傷中,馬上政府下一步就要把罪推到你身上,你可能就是下一個「被畏罪自殺」的人,這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游錫堃被黨國媒體影射為兇手。(圖片來源/游錫堃Facebook)

    白色恐怖的巨大恐懼,常常成為受難者終身擺脫不了的夢魘,例如許席圖在刑求過程中精神分裂治療至今、陳新吉的母親在兒子被抓後,無時無刻都覺得窗外有人在監視、黃溫恭被槍決後,他的母親即使晚年因阿茲海默症失憶,都還記得要牢牢抓著身分證,否則會被警察抓走。



    上個月,促轉會拍了一部以真實事件改編的微電影,名為《無聲之傷》,裡頭黃溫恭的孫女意外發現了家族的歷史,在此之前,他一直以為緊握身分證的外婆只是年紀大了,產生了被害妄想症。



    但不是這樣,那些事,都真正發生過,這些傷痛,即使失去記憶都還存在,再怎麼故作堅強也不會消失。

    促轉會微電影《無聲之傷》。(圖片來源/促轉會YouTube)

    對於我們這些沒有親身體驗過威權恐怖的網路世代來說,可能難以想像這種傷痕吧?



    我們多數人生命中的陰影,可能是父母失和、可能是在游泳池溺水、可能是心愛的玩具被丟掉,有時候我們覺得這樣就很慘了,但他們生命中的陰影,是被鞭打逼供、是被拔指甲,是家人會無故被殺,是警察三天就查一次水表,一言不合就在你家翻箱倒櫃,你甚至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成為草坪上被自殺的屍體



    游錫堃就是抱著這樣的恐懼生活著,所以當他第一次收到恐嚇,報案後就無聲無息,接著又收到第二次恐嚇,我可以理解他的舉動。



    在我看來,那與其說是憤怒、是官威,不如說是害怕、是恐懼,他寫下「我個人的安危沒有關係,但我的家人是無辜的」,也許在很多人眼中看起來只是矯情,但在他的生命經驗中,卻是無比的真實與卑微。



    你當然可以繼續嘲笑他、繼續責怪他,這是你的自由,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有過這麼一段過去,如果你站在他的立場,回顧他的生命歷程,也許你會願意給他多一點點的體諒,改用溫和一點的提醒,而不是用這麼嘲諷的方式,對待一個年過七旬、終身奉獻給這片土地的老人。



    作者:林艾德 文章出處:方格子



    林艾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