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選舉前夕,「政二代」的身分就成為選舉攻防的焦點之一,而且往往被當成攻擊他人的負面標籤。如果「政二代」的身分如此不堪,為什麼不乾脆修法禁止政二代參選?這種假設當然很難成真,因為法律規定每個人都有參政的自由;而且到底何謂政二代,其實並不容易認定,是父母之中有人經由選舉擔任過公職?還是有人擔任過政務官就算?那父母擔任過大黨的黨職算不算?黨職也是專門的政治工作者。
「政二代」或許可以從父母輩獲得人脈資源的挹注,但同時因為這些庇蔭,他們也得承擔更多的檢驗,政敵會以此批判他贏在起跑點,支持者則希望他繼承父母輩的理念或政策,一般民眾更是睜大眼睛隨時檢視他的行為舉止。「政二代」相對素人擁有較多的政治資源,可是擁有的權力越多,承擔的責任越多,包袱往往也越多,擁有的自由不一定比素人多。
講到政二代,連勝文、馬英九及陳致中都是常被提出的例子。(圖片來源/連勝文、馬英九、陳致中 Chih-Chung Chen粉絲專頁)
連勝文2014年競選台北市長時,因為「政二代」遭致輿論批評,不過他被批評的關鍵其實不在於他爸是連戰,而是他繼承連戰的政治資源,卻始終沒有坦承家蔭讓他得以代表國民黨參選,後續的選戰更硬把自己包裝成庶民百姓,這樣的矯揉造作才大大增添民眾對「政二代」的惡感。
更早之前馬英九競選台北市長與總統時,也曾因為父親當過高階黨公職,被對手陣營批評銜著金湯匙出生。不過因為馬英九長年生活儉樸,父親馬鶴凌也不是選舉出身的政治人物,馬英九雖然算是廣義的政二代,但這樣出身並未成為他競選時的包袱。
另一個例子是陳致中,挾著陳水扁之子的身分,始終能在媒體上獲得一定的聲量,他能在高雄市順利選上市議員,父親留下的政治資源扮演很關鍵的角色。然而正因為他父親是陳水扁,陳致中承擔的檢驗也會更多,民眾會不斷比較他跟陳水扁的差異,如果陳致中沒有出色的從政表現,他在大家的心目中永遠只會是一個靠爸族。更不用說陳水扁的貪污爭議,也會是陳致中未來更上層樓的包袱。
蔣萬安與吳怡農「政二代」身分的討論,從選戰開始就未曾停歇。(圖片來源/蔣萬安粉絲專頁、李政屏攝影)
2020立委選戰特別受矚目的區域,其一是台北市的雙帥對決(吳怡農對蔣萬安),其二是汐止的三腳督(賴品妤、李永萍、賴嘉倫)。這兩個選區從選戰開跑至今,「政二代」的爭論未曾稍歇,蔣萬安、賴品妤是政二代沒錯,但是吳怡農的父親是中研院的學者,根本沒有從政過。若因為吳怡農有個做過民進黨黨職的叔叔吳乃仁,就把吳怡農牽拖進政二代,那「政二代」一詞未免也太包山包海了。
蔣萬安作為蔣家第四代、蔣孝嚴之子,他雖然承接蔣家的政治勢力,但蔣家過去的執政包袱、對台灣造成的人權傷害,他都必須蓋括承擔。雖然有父祖輩的庇蔭,但是蔣萬安在基層服務上做得沒比較少,拜票掃街更是勤快,如果他能鞏固選民對他的支持,不能說沒有他個人的努力在其中。
同樣的,賴品妤的父親賴勁麟擔任過立委,在商界也有人脈,賴品妤的起跑點或許比素人更前面一點,可是賴品妤並沒有因此懈怠,不論是打陸戰還是空戰,全力以赴創意連連,因此才能對政壇前輩李永萍造成極大壓力。
血緣與出身是不能改變的,如果把一個無法改變的先天條件當成選戰攻防的焦點,既冷酷又無聊,這表示我們根本不在乎後天人為的努力,彷彿某個人因為父母輩是政治人物,他的一切努力就得被抹煞,這是不公平的。
作者:老實話
※ 「眾聲視野」匯集各路觀點,成為大眾的傳聲筒。歡迎投稿至太報:contact@taisoun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