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古有指鹿為馬,今有偷豹為虎」 台灣之光設計師江孟芝到底做錯了什麼

    2019-08-23 18:19 / 作者 周筠羚

    台鐵集集線列車請來年輕的台灣旅美設計師江孟芝設計,立意良善不料卻「石虎變花豹」、「圖庫變設計」爭議不斷,觀光局以「生態專家無法接受藝術角度」為由,決議將石虎抹去,25日江孟芝臉書粉專關閉,不但沒止血更引起各界質疑。

    整起事件究竟問題出在哪裡?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強調,「藝術跟生態沒有衝突」,既然要畫石虎,就應該要有相對應的特徵,錯誤發生導正即可,沒有什麼不能接受。

    集集觀光列車「石虎變花豹」引起爭議。(圖/翻攝自動物園臉書、台鐵fun臉書)

    「石虎變花豹」 素材、字體爭議不斷

    金黃色的車廂外皮包裹,香蕉地板繽紛活潑,嫩白果肉色座椅上還有老舊報紙翻印,觀光局找來知名設計師江孟芝設計,讓集集線列車大變身,成全台灣第一座會移動的美術館「國立集集美術館」。豈料列車還沒躍升熱門打卡景點,先引來罵聲一片。



    先是被點名車上石虎不像石虎,缺乏耳背白斑點、額頭的白線條、眼窩的白紋圈等三大特徵,反而比較像「花豹」。江孟芝則說明,因走可愛藝術的呈現,並未完整呈現石虎樣態,願意增加石虎特色再重新貼上,沒想到事後觀光局稱「生態專家不懂藝術」只能將石虎塗掉,卻被抓到所謂的「石虎」其實是圖庫素材,而非江孟芝親畫,且使用康熙字體有侵權問題等風波。



    江孟芝23日凌晨親自開直播道歉,她解釋,因石虎與花豹的英文相似,圖庫搜尋後選到現在用的這張圖,因自己非「動物專家」,沒有注意到細節而誤用,圖庫素材也有採買商業版權,不是抄襲。儘管她強調對於沒有未關好成品很自責,一定會好好改善,不推卸責任,但仍無法消彌網友怒火。



    大批網友到質疑其「聲稱做了很多功課,卻不清楚石虎特徵」、「明明使用圖庫卻說是自己設計」,不少設計師也感嘆,用圖庫素材很正常,但冠上自己設計的名義有欺騙嫌疑,讓外界對是設計人觀感不佳,造成許多誤解。甚至連花豹素材的俄羅斯設計師本人都跳出來說,繪畫時就是以花豹為原形,沒想過竟然會被假裝成石虎,登上新聞版面。

    設計師江孟芝親上火線解釋,仍無法平息群眾怒火。(圖/翻攝自台鐵fun臉書)

    「藝術跟生態沒有衝突」 但不能畫熊說是貓熊

    另一方面,觀光局的回應,則掀起「藝術與生態」之爭。觀光局昨日表示,發現問題後,設計師江孟芝多次和特生中心專家討論如何改善,最後專家仍認為不符合石虎樣貌,「既然重視生態的專家無法接受藝術角度」,決定放棄,將石虎全部塗掉,修正成原來的底色。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任祕書鄭錫奇指出,第一時間觀光局完全沒有聯絡特生中心,看到媒體報導向同仁確認過,也沒有任何研究人員接到電話,生態專家範圍很大,希望觀光局可以把請教對象明確指出。



    他補充,錯誤已經發生沒關係,只要重新導正就好了,事後設計師聯繫特生中心上層,中心也立即提供小石虎回家的影片,及石虎相關的花紋圖式等資料供其參考。至於是否要重新製作,決定權不在中心,站在推廣石虎的角度,只要有聯繫,特生中心都很樂意協助,也願意積極提供相關資料。



    像是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台中市府為了繪製石虎,也曾和特生中心有密切聯繫,台中市觀光協會或是一些小型設計公司,只要是推廣石虎相關議題都會和特生中心聯絡,中心也都提供照片、紋圖大力協助。



    鄭錫奇解釋,其實藝術跟野生動物的結合是好的,若單純藝術圖樣可以不探究,不過既然要說是石虎,就應該要有基本的特徵,石虎的變形藝術作品很多,但都不脫離原先石虎的樣態,列車上的那一隻明顯沒有,不能畫熊說是貓熊。

    「生態專家不懂藝術」是誤會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則在臉書透露,自己曾收到江孟芝諮詢,設計師想推廣集集立意良善,不過事前未徵詢專家意見,導致石虎特徵完全未展露,科學家沒有不能接受變形、換色或是簡化,「但是中小型貓科動物不一樣,體型、比例、尾巴長度、體色、花紋、臉孔、耳朵有一點點不一樣,就不是那個物種了」。



    他表示,兩人討論後,設計師還是決定把石虎遮掉,蓋掉石虎是設計師的決定,而不是「生態專家不懂藝術」,觀光局的回應十分不得體,應該要道歉才是。



    周筠羚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