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在外交與國防上的成績深受支持者肯定,反對她的人乃至國民黨人士,卻喜歡拿她上任後已斷交五邦交國來說嘴。先不說中華民國的雪崩式斷交潮發生在蔣介石任總統時期,單就中華民國台灣的國際處境來說,被挖走牆腳難道就只代表外交上的挫敗嗎?
當代外交就是比較文明一點的國戰,現實裡沒有戰爭可以在毫無犧牲下取得勝利,總是有捨才能有得,取捨之間如何精準拿捏,端賴戰略擬定是否恰當。戰略是作戰的大方向、大原則,當戰略確定後,才能以具體的戰術作戰,透過最少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
台灣的外交困境主要來自中共從未放棄武力犯台,更不間斷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處心積慮將中華民國納入一中框架,企圖瓦解我國主權,挖我邦交正是手段之一。但是對我國來說,維持國家主權及爭取更廣大的國際認同才是目標,但是目前許多邦交關係對此目標收效有限,若干國家甚至不願在國際場合替台灣發聲。
因此與其花大筆大筆的鈔票和中共作金援競賽,不如適時放手讓邦交國被挖走。一方面台灣沒有那樣的口袋與中共比賽誰的錢多,另一方面讓中共挖走邦交,反而坐實中共才是破壞區域和平、兩岸關係的角色。相反地,台灣營造區域和平維繫者的形象,強調與多數國家共享相同價值,以此爭取更多國家的認同,雖然暫時無法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卻能不斷提高台灣的國際能見度。
這並不意味台灣應該像某些急獨派的臆想,讓所有中華民國的邦交斷光,台灣共和國就可以順理成章成立。因為當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仍在運作中,邦交仍是我國主權獲國際認可的重要證明。我們仍應努力維繫邦交關係,只是看待斷交一事,可以從更大的戰略著眼,捨去一個邦交國,很有可能換得更大國際空間。
總統蔡英文此行八天七夜,造訪南太三友邦帛琉、諾魯與馬紹爾群島,並於回程過境美國夏威夷。(圖片來源/蔡英文官方粉絲頁)
2018年,台灣在短短三個月內與三國斷交,許多人質疑蔡英文的外交能力。8月蔡英文出訪中南美洲,過境洛杉磯、休士頓的公開行程均有重大突破意義,返國隔天就傳出薩爾瓦多斷交的消息。中共以為可藉此挫敗蔡英文出訪的成績,殊不知接連挖走巴拿馬、多明尼加等我國邦交,再挖薩爾瓦多,終讓美國按捺不住,國務院罕見聲明挺台,並召回三國大使表達不滿,白宮也聲明將重估美薩關係,這樣的宣示自然比台灣自己叫喊主權更具有國際份量。
2019年蔡英文出訪南太平洋,又傳出中共企圖挖我邦交的消息,白宮國安會主任博明與我外交部政次徐斯儉在索羅門群島同框,宣示台美合作。美國跨黨派參議員則推出《台灣保證法》,支持台灣防務及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有助於維繫我國邦交。中共當然可以繼續灑錢挖我邦交,但是他們要付出的成本將越來越高,不只是數十億計的美金或貸款,還包括日益鮮明的霸權形象,以及不斷加深的中美關係裂痕。現在若有中華民國邦交主動向中共遞出結交意願,恐怕中共還要考慮一下。
每次蔡英文出訪,邦交國動搖的傳聞就甚囂塵上,彷彿中共早已虎視眈眈,而我們只能任其巧取豪奪。但是看清現有邦交國對台灣國際地位的作用,以及台美關係升溫後,穩固台灣邦交國的效果,可知有邦交國想分手,就讓他分吧,我們擁有的天空可能更加開闊,而蔡英文總統的外交戰略是否最適合當今的台灣,已不言可喻。
作者:莊祐端(曾任電視新聞工作者)
※ 「眾聲視野」匯集各路觀點,成為大眾的傳聲筒。歡迎投稿至太報:contact@taisounds.com
就外交戰略來看,獲得美國聲明相挺,能獲得的國際聲量可能更大。(圖片來源/蔡英文官方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