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早餐宵夜好夥伴,台灣獨創的永和豆漿

    2018-10-09 00:00 / 作者 鬆搗菜菜子

    在進入正題之前,請先試著回想你從小到大都可能面臨的無數個飢餓時刻──起床後的飢腸轆轆、深夜十點後嘴饞的宵夜時刻,或是夜生活結束後,就只是想來個小點、溫熱又滑順的飲品來暖暖胃。



    這時候你該慶幸自己身為台灣人,又或者是身處台灣。因為無論何時何地,當肚子發出求救聲,只要踏出家門,你絕對有法子填飽它。像是遍地開花的便利商店、夜市、餐廳、西式早餐店等,樣樣珍貴,但對某些人來說,以上都比不上擁有魔幻營業時間的「永和豆漿」,不是24小時無休息,就是晚上8點至隔日早餐時段,讓你最需要塊蛋餅、一杯暖胃豆漿時,永遠不會失望。



    但你可曾想過,為什麼自有印象以來,豆漿永遠都跟「永和」相偎相依,而沒有中和豆漿、新店豆漿或是北投豆漿?

     

    老兵創業賣家鄉味 永和豆漿就此發跡

    要說起永和豆漿從何而來的故事,得將時光拉回1950年代。那時國民政府播遷來台,許多外省籍人士或退伍老兵,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在永和定居;而後他們為了謀生,開始在永和頂溪一帶推著小攤車,販售著蛋餅、豆漿、燒餅油條等北方麵點。



    後來該區豆漿店林立,雖然一開始其實沒有特定店家取名為永和豆漿(甚至至今仍屹立不搖的創始店也無使用永和二字,而是名為「世界豆漿大王」),但因該區「盛產」豆漿店的形象深植人心,讓這四個字很自然地就這麼湊在一塊了。追根究柢,永和二字本並非某位早餐店老闆自創的店名,代表的其實就是台灣新北市的永和區。

     

    時勢造英雄 永和豆漿精神無所不在

    不過,關於永和區的豆漿店是如何崛起,相傳有兩種說法,一是當時修建中正橋(連接台北重慶南路三段與永和路二段的橋樑)的工人們,都會在橋頭的永和豆漿吃早餐,回鄉後無法忘懷其滋味,因口耳相傳而漸漸累積出名聲。



    另一種說法居然跟台灣運動發展有關?1960年代末,中華少棒隊表現優異,遠征美國威廉波特比賽,為國爭光。因為時差,為中華隊加油的觀眾在看完比賽後,時間都已經是半夜或是清晨,而永和的豆漿店開得最早,大家也就呼朋引伴,一起去吃早餐,這也是為什麼這類型的豆漿店,會演變成現在全天候、或是從夜晚到隔天凌晨的營業時間。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現在想要嘗到剛炸好的油條、熱騰騰的小籠包、蘿蔔糕,或是來杯甜豆漿、一碗鹹豆漿,你不必大老遠跑到永和去,也不必專找招牌上寫有「永和」二字的豆漿店,因為永和豆漿早已昇華為台灣的一項飲食文化,散落於各地,餵養著人們飢餓的身心靈。

    鬆搗菜菜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