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吳佾璇提醒,糖尿病若未能好好控制,恐引起心血管疾病、腎臟及視網膜等病變問題。亞大附屬醫院提供
38歲張姓補教老師鮮少運動,加上壓力大,晚上經常吃宵夜,體重直線上升,參加健檢時發現血糖偏高,醫師建議藥物控制,但他自認年輕,沒有定期追蹤,也未遵照醫囑服藥,某天看課本時變得模糊,連忙就醫檢查,結果血糖飆高到260,讓他後悔不已,直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吳佾璇表示,「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常常像張老師般,頻問「藥要吃到什麼時候?」或者「我沒有不舒服為什麼吃藥?」之後消失一段時間,等到病情加重,才回診就醫,導致後續衍伸出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視神經病變問題。
吳佾璇指出,糖尿病需要長時間追蹤與治療,即便沒有察覺異狀,本身也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治療期間醫師會根據疾病嚴重程度、病人年齡及身體狀況,考量調整藥物劑量。
她提醒隨著網路資訊發達,病人普遍對疾病都有基本的認識及想法,在治療方面若有疑問,不妨多與醫師討論,提出個人的喜好與價值觀,讓醫師規劃較為彈性且可行的解決方案,創造雙贏。切記必須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切勿自行停藥或減藥,才能打贏這場戰役。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建議,非懷孕成年人糖尿病的治療目標,糖化血色素< 7.0 %、空腹血糖介於 80~130 mg/dl、飯後血糖介於80~160 mg/dl。
檢測血糖。取自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