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胡順惠攝
血便指的是糞便中有血,是臨床常見症狀,一名60多歲許小姐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因為慢性腎病定期洗腎多年,最近1個月有間歇性血便,大便顏色類似葡萄酒深紅色,到門診檢查,發現是血管異常增生,用大腸鏡血夾止血;醫師提醒,發現血便要儘快就醫,不要擔心是大腸癌就放棄治療。
收治該起病例的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血便是一個常見的症狀,指的是糞便有血,不管肉眼可見或是檢驗發現,都代表消化道或是肛門出血,造成血便的大腸問題包括憩室出血、發炎潰瘍性出血、息肉腫瘤出血必須手術處理、血管異常增生,其中憩室出血最常見。
60歲許小姐間歇性血便找出出血點。胡順惠攝
康本初提醒,有時候只是血管異常增生,不用擔心是大腸癌,透過大腸鏡就可以處理,許小姐就是血管異常增生,隨著年紀增加風險會跟著升高,慢性腎臟疾病也會加速血管異常,找到流血點後,即可直接用內視鏡處理,或透過血管栓塞、手術處理,不過容易在1至2年內復發。
康本初建議,發現血便要儘快就醫,用大腸鏡檢查就能找出病因,不要擔心是大腸癌就放棄治療,許小姐本身血紅素掉到一半以下,只剩7g/dL,容易跌倒、頭暈,儘快治療才不會產生其他併發症。
若出血點在上消化道時,服用藥物或動物血食物,血便的顏色會比較偏向黑色;下消化道或是肛門出血,吃甜菜或紅色火龍果,血便則會以紅色呈現;民眾可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即早發現,國健署目前有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確認大便中是否有肉眼看不到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