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豬哥亮、李國修皆因大腸癌離世!李㼈喊話「別僥倖」:早發現才能早治療

    2025-01-16 11:11 / 作者 游騰傑
    資深藝人李㼈今(16)日出席國健署大腸癌篩檢記者會,呼籲民眾重視大腸癌篩檢「提早發現、提早治療」,並分享好友楊烈因及早治療,如今兩人偶爾會小酌,提醒大家不要存有僥倖心態,不要有「不會發生我自己身上」想法。游騰傑攝
    資深藝人李㼈今(16)日出席國健署大腸癌篩檢記者會,呼籲民眾重視大腸癌篩檢「提早發現、提早治療」,並分享好友楊烈因及早治療,如今兩人偶爾會小酌,提醒大家不要存有僥倖心態,不要有「不會發生我自己身上」想法。

    李㼈今日出席國健署舉辦的「健康台灣—擴展腸癌防護網 腸常篩檢護健康」記者會,語重心長地呼籲民眾重視大腸癌篩檢,強調「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的重要性,並提醒大家不要存有僥倖心態。

    他以身邊的藝人朋友為例,提到豬哥亮與李國修因大腸癌而離世,令人惋惜;相對地,楊烈因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如今健康狀況良好,兩人偶爾還能小酌。他感慨地表示:「早期發現真的非常重要。」

    李㼈指出,演藝工作者面臨高健康風險,主要來自於長期熬夜、不規律作息、不健康飲食習慣,以及工作壓力。他幽默地分享自己的生活觀,笑說:「我保險費很高,遺產跟財產的差別在於,用得到的叫財產,用不到的叫遺產。」這番話逗得現場哄堂大笑。

    此外,他提醒民眾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特別是減少食用燒焦食物及高脂肪食品,並強調健康生活方式對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他呼籲大家珍惜生命,積極篩檢與治療,享受健康的人生。

    國健署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7643人,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為及早發現,114年起擴大篩檢對象到「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可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大腸癌存活率高,民眾應多利用篩檢資源,並注意飲食均衡及規律運動,守護腸道健康。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早期大腸癌無明顯症狀易被忽視,但經由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可幫助及早發現異常,阻斷癌症發生或惡化。根據98至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年齡別發生率45至49歲有增加情形,而實證顯示透過定期篩檢及早確診、及時治療,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且大腸癌第0至1期的個案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114年1月1日起擴大腸癌篩檢服務對象,由原50至74歲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擴大至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有家族病史者(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大腸癌者)。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呼籲,符合篩檢資格之民眾2年內未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者,儘早接受篩檢。除了定期篩檢外,若檢查結果異常,應儘速安排大腸鏡檢查,檢查時若發現息肉可立即切除,從而有效阻斷癌前病變的進一步發展。

    國健署指出,民眾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認是否符合篩檢資格,也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查詢癌症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

    糞便潛血檢查非常簡單,不具侵入性,且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只需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在家使用採便棒刮取檢體,送回醫療機構,等待篩檢結果。國民健康署再次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多加利用政府補助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在家輕鬆做篩檢,遵循4步驟,包含「領管」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並寫下姓名;「解便」在坐式馬桶內斜鋪衛生紙,坐上馬桶解便,將糞便留在馬桶內乾區或在報紙上解便後,取得檢驗樣本;「採便」旋轉採便管蓋後,將採便棒向上拔開。裡面的水勿倒掉。在糞便上以輕劃方式重複來回刮取適量的檢體後,將採便棒放回管內並用力蓋上;「送回」將採便管送回醫療院所檢驗。

    大腸癌的發生與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國健署建議民眾在新春佳節期間掌握「3多、3少、3去」飲食原則 :多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少油鹽、少紅肉、少醬料;去肉皮、去肥油、去焦黑。在享用美食的同時,多食用蔬果、減少紅肉及加工肉類攝取,並保持規律運動。民眾也可在新春假期與親友相約散步踏青,還能降低大腸癌罹患風險,讓腸道過個愉快的新年。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