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癌症「奪命時鐘」再撥快14秒!肝癌、肺癌交互奪冠危險因子曝光

    2024-06-17 11:30 / 作者 胡順惠
    衛福部今日公布去年國人十大死因。胡順惠攝
    衛福部今(6/17)日公布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其中癌症(惡性腫瘤)蟬聯42年居冠,再細看癌別仍以肺癌、肝癌為主,這兩種癌別連續44年交互盤據前兩名,去年癌症時鐘平均每9分5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較前年10分7秒撥快14秒。

    衛福部今日召開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癌症連續42年蟬聯10大死因榜首,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癌(5)前列腺(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10)卵巢癌。

    衛福部統計處處長李秋嬿表示,去年平均每9分5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相較前年10分7秒再加速14秒鐘;統計數據顯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從52分16秒增快為50分47秒;女性乳癌也從3時5分調快為2時56分;胃癌也從3時50分增快為3時45分。

    雖然肝癌奪命人數仍偏多,不過,李秋嬿強調,肝癌奪命速度越來越慢、人數也降低,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已經掉出十大死因,今年還下降一名,主因就是因為癌症篩檢率逐漸上升。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進一步指出,肺癌、肝癌連續44年交互盤據第一名第二名,除了以前針對四癌篩檢,近兩年著重在肺及跟肝的篩檢,與國衛院及相關學者進行8年研究,發現肺癌篩檢除了重度吸菸者,應更重視家族史篩檢。

    賈淑麗說,推動肺癌家族史重度吸菸者做篩檢,10萬人篩檢發現1225人有癌症,其中1033人是早期癌症,研究發現25%早期篩檢可以降低死亡風險;肝癌則是從病毒性肝炎阻斷,實證6至7成是病毒性肝癌,3成肝臟跟脂肪肝有關,代表與四大風險因子包括菸、酒、不健康飲食、不運動有關。

    另外,新冠也從2022年暫居我國十大死因第三名掉到第六名,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分析,新冠今年年初到現在1千例左右,預估今年死亡率會低於去年,今年新冠死亡可能會落於15名之外,除了疫情感染個案數少很多,再來是疫苗接種率高,高風險民眾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死亡率。
    胡順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