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談北捷逼讓座濺血爭議 醫也曾受害發聲「應全面取消博愛座」

    2024-06-14 09:58 / 作者 胡順惠
    博愛座名義讓許多有隱形需求的旅客不敢使用。翻攝台北捷運 Metro Taipei臉書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博愛座」讓座爭議,日前北捷發生長者逼迫讓座,不過年輕女子已經上班超過12小時,最後不僅崩潰痛哭更情緒失控衝柱流血,掀起網路論戰;有醫師看不下去喊話應「全面取消博愛座」。

    針對讓座爭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今日表示,對讓座新聞早就麻痺了,這不是博愛座的問題,而是有些睡很飽的長輩何不食肉糜,無法理解誰才是真正需要讓座,上班12小時以上或反應已經累垮的,才是真弱勢。

    姜冠宇指出,早在20年前,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轄下的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就研究出爐,長期12小時的工作班次,與一般理想上8小時的工作班次相比,警覺性降低、疲勞增加、認知功能下降,工作表現的惡化或工作速度的減慢,後續並與更多的煙酒不良消費有關。

    姜冠宇再進一步舉例,10年前《刺胳針》期刊的研究顯示,相較於每週工作40小時,每週工作超過55小時,會使心臟病風險增加13%,中風風險增加33%;厚生勞動省的研究講得更清楚,風險包含腦出血、中風、高血壓腦病變、心肌梗塞、心衰竭、主動脈剝離。

    「所以到底誰才值得被讓座?」姜冠宇指出,女子去撞牆其實可以理解,因為已經累了,這樣無異於逼人走終結站,是控訴長輩根本不把的人家的命當一回事,且國外長壽指南都說長者要健康,其實應該站起來多走動多運動。

    姜冠宇分享,自己也曾累到昏睡在公車上,被好事的老阿姨叫起來讓座給長者,如果是發生在今天,他會現場吼對方「白目,沒看到我很累嗎?」這位阿姨以為在積功德,其實在增加業障。

    姜冠宇更提出,博愛座應該要全面取消,取消之後,更應該正確認知誰要讓誰。
    胡順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