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乾癬發病連「撿硬幣、扣鈕扣」都做不到 醫揭患者困境:家庭支持薄弱

    2024-05-30 18:14 / 作者 胡順惠
    臺灣乾癬暨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胡順惠攝
    台灣有20萬名乾癬患者每天深受疾病折磨,病友今(5/30)日分享,皮膚不僅常態性紅、厚、脫皮,讓身旁的人心生畏懼,擔心被傳染,發作起來更是只能用撕心裂肺形容,若要使用較新型的標靶治療每月更要自費2至4萬元,經濟負擔相當沈重,希望政府能投入更多資源;皮膚科醫師心疼,這類病患家庭支持大多不好,因為多是後天發作,家屬雖有基因但發作,不會認為是基因造成,甚至還會怪罪病患太晚睡把身體弄壞了,建議這類病患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且千萬別自行停藥,因為再復發治療會更難。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今召開衛教記者會,除了喊話希望政府更重視,也希望讓一般民眾更了解疾病後,不要對乾癬患者抱持異樣眼光,給予更多支持與關懷。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揭開乾癬患者生活困境,發作時不只身痛,更因為家人的無法體諒、外界異樣眼光而感到心痛。胡順惠攝

    一名張先生多年前發現起床時,發現枕頭上莫名出現許多皮屑,頭皮也變得又痛又癢,後腦也出現大片結痂,多次擦藥後都未能好轉,就醫檢查後才發現已經是中重度乾癬,從頭皮一路惡化擴及全身,因為擔心他人眼光,即使夏日也不敢穿短袖出門,仍用厚厚的外套將全身包裹起來,不但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更是被昂貴的治療成本壓得喘不過氣。

    臺灣乾癬暨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表示,乾癬的根本原因是皮膚發炎,好發部位包括頭皮、手肘、膝蓋、小腿等,這疾病能用「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形容,家族史比例,約6至7成是基因遺傳,除了先天因素,後天包括皮膚受傷可能會形成乾癬,呼吸道或新冠感染也會讓乾癬變嚴重,或是高血壓、精神科、免疫等藥物及疫苗接種,都可能是誘發原因。

    蔡呈芳進一步解釋,大多乾癬病患都是後天發作,尤其女生受到青春期、懷孕、產後、更年期內分泌變化影響,發作年齡會比男生早,不過聚焦亞洲來看,男生得到乾癬比例比女生多,多數都是快30歲才發作,另外也有年紀大免疫失調。

    台灣約有20萬名乾癬患者、每年約新增3千人,蔡呈芳指出,早期認為這類患者頂多是外觀比較胖、有輕微脂肪肝,但也有不會得痲瘋、傷口癒合好等好處,因此早期治療偏消極,但經過多年追蹤後發現,乾癬患者從內到外、從頭到腳每個地方都可能發炎,存活率比一般人低,且容易有骨質疏鬆、感染性關節炎,因此改成建議積極治療,且即早治療效果越好。

    蔡呈芳提到,研究發現部分乾癬患者停止治療後竟不會復發,其中關鍵有兩個,第一、病人發病時間迅速,早期治療效果好,若拖延15至20年病史才治療,久病成固疾;第二,近年採相對積極的治療方式;他建議,乾癬病患應該即早治療,且不要自行停藥,因為停藥再復發,會變得更難治療。

    蔡呈芳強調,大多的乾癬患者家庭支持功能不好,因為這疾病通常都是後天才發作,其家長雖然可能有基因但沒發作,因此較無法同理病患處境,甚至責怪就是因為晚睡身體才會變差等,認爲都是患者自身因素導致而成,希望讓更多人了解該疾病,才能給予乾癬患者更強的心理支持。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醫師黃毓惠則說,乾癬不只是皮膚問題,因為有許多共病需要全人治療,病患發作時相當痛苦,頭皮、指甲、手掌、腳掌都會影響,像是手、腳掌會裂開,因此不能久站,很多病人指甲受損,影響層面大,像是不能撿硬幣、開易開罐、扣鈕扣,對生活造成很大不便。

    台灣乾癬協會理事長秘書長王雅馨本身就是乾癬患者,她分享,自己20幾歲時頭皮出現好幾塊不明隆起,本來以為是青春痘,癢起來一直摳,導致整頭都是血,尤其是髮際線邊緣、腳、耳朵、 私密處皺摺處都有,發作時「很癢、很痛、很熱」堪比撕心裂肺。

    王雅馨指出,觀察很多病友因為大發作或控制不穩時,無形中會有焦慮、憂鬱、睡眠障礙等狀況,會造成人際關係緊張,對工作上影響大,約2分之1以上進入職場不順遂、選擇職業的範圍受限,因為種種人生挫折可能提早退休;她坦言,目前健保給付有下車的時候,政策沒有長期考量,讓病人因為政策無法穩定治療,對治療效果就會失去信心,希望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資源。
    胡順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