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第一核電廠向太平洋釋放經過處理的核廢水,仍讓周邊國家心慌。路透社
日本政府2023年8月底將處理過的福島核廢水排入海洋,也讓許多人擔心是否吃到受污染食品,衛福部食藥署今(3/19)日公布,邊境檢出從日本靜岡出口的片裝香菇(原木),含有微量輻射銫-137每公斤7.9貝克,雖未違反台灣規定,但立法院要求為「不得檢出」,已勸導業者退關。
日本去年8月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太平洋,雖然日方不斷強調所排放核處理水的氚含量已稀釋至遠低於國際排放標準,安全性也獲得IAEA背書,但對於核處理水的排放,外界仍對於核廢水中「氚」物質相當擔憂。
衛福部食藥署今日公布,在邊境檢出從日本靜岡出口的片裝香菇(原木),含有微量輻射銫-137每公斤7.9貝克,這也是今年首批檢出、是日本排放核汙水後第4起。
林金富表示,日本靜岡縣輸台的「片裝香菇(原木)」,被檢出含有每公斤7.9貝克的微量輻射「銫-137」,總重為600公克,雖未超過台灣規定,100貝克/公斤的標準值,不過仍依照立法院要求,對微量檢出的業者道德勸說退運或銷毀。
針對日本輸台產品的輻射核判標準,現行規定為,應同時符合我國及日本標準,其中銫-134與銫-137總和限量:飲料及飲水10貝克/公斤、嬰兒食品及乳品50貝克/公斤、其他食品100貝克/公斤。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也說,銫-134半衰期為2年、銫-137在環境中半衰期30年,銫-137化學結構和鉀離子很像,吃進體內容易累積在肌肉與內臟組織,增加癌症風險,這也是為何福島核災距今已過12年,卻仍會在加工食品中驗輻射殘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