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資料照,廖瑞祥攝
台灣每年約3600名兒少需要進入安置機構,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今(12/14)表示,正在規劃新版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5年計畫,為幫助兒少回歸原生家庭,除了原有的生活輔導員、社會工作員,會納入心理輔導與諮商資源,預計明年推出。
衛福部今舉行「113年績優兒童及少年安置及教養機構及專業人員頒獎典禮」,其中來自布農族的田阿妹在花蓮縣私立善牧中心服務超過30年,陪伴20多名國、高中少女走過生活困境及情緒起伏,她今天穿著族服從花蓮前來領獎,也感謝每1名陪她走過這段旅程的孩子與夥伴。
田阿妹分享印象深刻的個案,一名失依的小妹妹,經歷寄養家庭輾轉來到機構,曾因缺乏母愛而自殘,經陪伴後逐漸恢復穩定,每次看到她就會向她撒嬌討抱抱,她也會伸手抱抱小妹妹,希望藉這個動作填補孩子內心的缺口,讓女孩感受溫暖。
田阿妹說,自己也曾難過沒讓孩子改變,但她相信「上帝會好好照顧孩子長大」,自己只是陪伴孩子一段路,看著自己照顧過的孩子走出陰影、成家立業迎向幸福,是她最大的欣慰。
呂建德表示,衛福部推動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根據兒童權利公約(CRC)調整,最終目標是希望孩子回到家庭,這個過程需要許多配套,除了原有的生活輔導員、社會工作員,重點還有心理輔導,目前正邀請專家學者,將著手規劃新版兒少替代性照顧政策5年計畫,研擬納入心理諮商資源,處理安置兒少的身心問題,預計明年推出。
立委林月琴指出,台灣每年約有3600名兒少進入安置機構,CRC國際審查委員希望台灣能去機構化,並提出短中長期計畫等建議,但台灣寄養家庭逐年減少,政府應通盤考量,發展屬於台灣的替代性照顧方法。另外,政府雖然藉由推動類家庭、親屬寄養等替代性服務,讓安置機構數量下降,但安置機構無法完全去除,應考慮提高相關補助,導入專業人力,加強自立生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