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小兒科醫師陳木榮9日在臉書「 柚子醫師的育兒診療室」分享一位2年級小男生,一進診間就拉下口罩對著他咳嗽,男童媽媽不僅不制止,反而說:「他就只是個小孩,他就覺得很好玩,他不是故意的⋯⋯」。不過媽媽也坦言,男童覺得「好玩」的行為,卻也讓他在班上沒有朋友,媽媽覺得這是「團體霸凌」⋯⋯
對此,經常在臉書「神老師&神媽咪」寫下師生互動故事的長樂國小老師沈雅琪,分享她在教育現場的幾個類似案例,超有智慧的處理方式讓許多家長與網友讚爆。
沈老師說,其實幾乎每一屆在教室裡都會遇到這樣的孩子,想要吸引同學注意、想跟同學有互動,卻找不到方法,只能透過捉弄同學或做出讓人有反應的行為來引起注意。
她談到,以前有一個孩子總是會貼在同學的身邊靠得非常近,讓同學避之唯恐不及。後來老師單獨找他過來談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在靠近學生不到3公分的距離講話,問他:「老師靠這麼近跟你說話有什麼感覺?」學生回:「不舒服,想要距離遠一點。」老師再向前一步:「如果我每次說話都要這麼靠近你,你想要跟我說話嗎?」他退後一步說:「不想。」此時老師再問:「那你覺得同學為什麼不想跟你玩?不想跟你說話:」他說:「因為太靠近了不舒服⋯⋯」
疫情期間,沈老師也教育班上的孩子,面對同學貼著、對著你咳嗽、乾嘔時,請告訴他:「這樣讓我不舒服,請你不要對著我這樣做。」如果真的受不了,對方也不改善,請告訴老師,由老師來提醒同學。
沈老師談到,只要有媽媽跟她反映孩子人際關係差,她都會反問媽媽:「如果你是他的同學,你喜歡他嗎?」、「如果你是他的同學,有哪些行為和習慣你會不喜歡呢?我們一起想辦法來改善孩子的行為。」
沈老師說,她不會要求其他孩子忍耐一個孩子的壞習慣或是惡意的行為,「但是嫌棄這孩子無法解決問題,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給別人的感受、造成的影響,帶著孩子改善討人厭的行為。」
沈老師並談到,身為媽媽一定會心疼孩子的人際關係差、沒有朋友,但是不要只是心疼捨不得,也不要只是嫌棄討厭他,父母親可以跟老師一起協助孩子找出不受歡迎的行為習慣,讓孩子了解別人的感受,跳脫被討厭的深淵,她說:「讓孩子體會別人的感受是必要的過程,後續還要增強孩子的自信、改善人際關係、累積成就感……很多工作必須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