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生育補助、生育獎勵金是少子化解方?數據會說話

    2021-04-29 10:52 / 作者 李英婷

    台灣少子化問題已是國安危機,面對去(2020)年結婚對數創下新低點;且明(2022)年將進入向來出生率最低的生肖「虎年」,中央政府已提高育兒津貼、地方政府也競相提高生育獎勵。但這是最務實的解方嗎?從內政部各項人口成長變化曲線圖的顯示,這些福利措施對提升國人生育意願的效果,著實有限。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近日公布一份全球生育率報告,指出台灣將是2021年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而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台灣總人口數(年底數)於2019年達最高峰2,360萬人。因人口快速老化,使死亡數快速擴張,未來人口減少速度將日益增快。簡言之,台灣人口成長數正下滑。







    國發會推估台灣至2070總人口數,持續下滑中。(圖/國發會)




    內政部統計資料,台灣2020年人口數,出生人數僅為16萬5249人、創歷年新低,且死亡人數為17萬3156人,這不僅是死亡人數與新生嬰兒數首度出現交叉,也是台灣人口自然增加史上首度出現負成長。



    令人憂心的是,今(2021)年人口成長截至3月持續亮起危險「紅燈」,死亡人數4萬7626人,但出生人數僅3萬4917人,第一季連續三個月都呈現「生不如死」現象。再加上去年結婚對數僅剩12.17萬對,為2009年以來的新低點;且明(2022)年將進入農曆生肖「虎年」,這是台灣向來出生率最低的一年,已有專家提出憂心明年新生兒恐將跌破15萬人。



    台灣人為何不生小孩?回答這一問題之前,分享幾項好玩數字。



    一、「養不起」影響生育率?南投、嘉義逆勢成長



    國發會的「人口推估」曲線圖,2019年總人口數達最高峰2360萬人後,於去(2020)年開始轉呈負成長。除因出生率下降,導致自然增加(出生人數減與亡人數)較2018年減少7907人外,更因為新冠肺炎延燒,造成外國人遷入人數大幅減少,社會增加(遷入人數減遷出人數)減少3萬3978人。







    六都人口自然增加率皆呈現下滑趨勢。(圖/內政部統計處)




    2020年全國各地的人口自然增加(出生人數減與亡人數),僅基隆市、南投縣、嘉義縣等三縣市呈現正成長,其餘19縣市皆為負成長。



    其中,基隆及南投是自2019年的負成長,至2020年轉為正成長,顯示出生人數多於死亡人數。但社會增加(遷入人數減遷出人數),兩縣市又呈現負成長,因此總人口數仍然負成長。







    2020,南投、基隆、嘉義縣人口自然增加率逆勢成長。(圖/內政部統計處)




    二、疫情影響移居?六都社會增加率皆為負值



    在人口數方面,六都之中以新北市人口最多,迄今每年都在成長。2015年約397萬人,至2020年403萬人;2015年是新北人口增加數最少的一年,當年僅增加3826人,直到2019年回到年平均值、增加近2.3萬人。不過,2020年又銳減至1.2萬人。







    六都人口社會增加率變化逐漸趨於平靜、甚至負成長。(圖/內政部統計處)




    台北市變化不大,人口數始終都維持在270萬上下,每年人口幾乎呈現負成長。2015年人口微增2495人,但隔年又開始減少1萬人等頻率下滑,至2018年開始,每年以較前一年減少兩倍人口數等幅度銳減,2020年較前一年減少4.2萬人,約260萬人。



    桃園市及台中市總人口數雖有成長,但成長幅度都較前一年減少一倍。桃園市自225萬人增加至227萬人;台中市從281.5萬人282萬人。其中,台中甚至超越台北市的260萬人,成為六都人口數的第二名。而高雄276萬人,較前一年減少7500人,不過,總人口數仍超越台北,成為六都人口數的第三名。



    目前人口數約187萬的台南市,則是六都中人口最少的,也是唯一沒有超過200萬人的直轄市。



    若從人口增加率來看,在自然增加(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方面,六都的發展方式極為相近,皆逐年下滑。除了桃園市在2014年升格為直轄市後,自然增加率大幅提升後,次年開始至2020年逐年下滑,不過目前仍為六都中自然增加率最高的直轄市。



    社會增加率(遷入率減去遷出率)則自2015年後也有下滑趨勢,表示移出人口數大於移入人口數,此時該區域人口數是減少。相較台北、桃園及台中是一路下滑,顯示遷出人口比例增加,新北、台南及高雄則是較不穩定,有時而人口遷入、時而人口遷出等變化。 



    尤其台北市大多時間社會增加率皆為負值,甚至2020年一舉呈現-6.79‰,六都中敬陪末座;台南市則在2019年0.31‰,自2020年呈現-1.14‰,遷出人口已超越遷入人口。但六都中,2019年尚有新北、台南及高雄的社會增加率呈現正值,但到了2020年,六都皆是負值。







    2020社會增加率,雲林、台東及連江從負翻正。(圖/內政部統計處)




    六都以外的縣市部分,2020年僅苗栗、雲林、嘉義、台東,以及連江縣人口總數量有明顯成長外,其餘縣市的人口數量幾乎都是微幅下降。其中,雲林、台東及連江是從負轉正成長。



    特別的是,連江縣2019年人口總增加率-11.05‰,但2020年竟為11.89‰,是全國成長幅度最大的一縣市。不過,進一步分析,連江縣的自然增加率呈現負成長,而社會增加率是由負轉正,顯示人口大幅成長是因遷入人口大幅增加。



    三、催生政策發錢有感?



    為提升生育率,解決台灣面臨的少子化問題,行政院已宣布,從今年8月起,「育兒補助」從每月2500元向上調高為3500元;2022年8月起將再加碼,每月將調整為5000元,生第二胎、第三胎再加發。政府也放寬請領津貼各種補助的資格,包含領有「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者,也可同時申請育兒補助。



    同時,各地方政府也競相加碼「生育獎勵金」,只是催生成效如何?







    全台各縣市2021生育獎勵金一覽表。(製圖/王靖)




    在六都之中,桃園市升格後的生育獎勵金遠勝其他五都,成效確實一度明確反應在人口數量上。在2014年改制為直轄市後,不論是自然增加率、社會增加率、出生人數、生育率都大幅提升,遠勝其他五都。但,2020年的各項統計數據卻非如此絕對。



    六都中生育獎勵金最優渥依序為桃園、台北及新北並列第二、高雄、台中,台南則敬陪末座。但,2020年自然增加率表現最佳依序為桃園、台中、台北、台南、新北,最後則是高雄。若說生育獎勵金能成為提高生育率的誘因,恐怕難以統計數字說服。



    在其他縣市方面,離島地區包括澎湖、金門、連江的生育獎勵金水準等同於北北基桃等都市生活圈,其中澎湖縣第一胎3萬元、第二胎5萬元、第三胎7萬元;金門縣第一胎2萬元、雙胞胎每胎3萬、三胞胎以上每胎4萬;連江縣第一胎2萬元、第二胎5萬元、第三胎以上8萬元。但自然增加率下滑速度頗快,且澎湖及連江2020年人口成長率甚至由正轉負。



    從內政部各項人口成長變化曲線圖的顯示,生育獎勵金、育兒津貼等社會福利不論多或寡,對生育率的提升並不能成為絕對影響因素,甚至近幾年在中央與各縣市既有的托育政策疊床架屋,最後流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於提升國人生育意願的效果,著實有限。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AIT)主席卜睿哲(Richard C. Bush III)根據長期在台親身觀察,認為台灣的少子化問題不容小覷,低薪、高房價都是主因,托育政策不佳反而是其次。







     


    李英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