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吳欣岱醫師專欄|親子教養學問大,但養男育女大不同...嗎?

    2020-07-26 00:39 / 作者 吳欣岱醫師

    忘了在哪部電影中看過,爸爸在和兒子聊天的時候,得知孩子有心儀的對象,第一句問的是:「你喜歡的人,『他』或者是『她』是什麼樣的人?」






    這個例子讓我自己下了一個小小的結論,那就是所謂的「政治正確」,是為了體貼所有人。 





    (圖片來源/Photo by Meritt Thomas on Unsplash



    畢竟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的確很多事情會有經驗法則:男孩子普遍好動、思考直線,女孩子普遍文靜、能言善道。你說強調這些經驗法則是錯的嗎?也不見得,但在歸類的過程中,不符合這些既定框架的人又該怎麼辦?



    前陣子,我的臉書上有幾個朋友針對男孩女孩的教養問題進行了討論,一派的說法表示性別不同,父母教育的方式本就不同,這些是有科學根據的事實,若連事實都要顧慮所謂的「政治正確」而不能講,那未免放錯重點。但另一派的說法則認為,與其強調性別差異,不如尊重每一個個體的獨特性。



    我個人偏向支持尊重個體的獨特性,因為一旦強調了某些既定印象的框架後,常常會限縮了更多想像,而我希望盡量避免這發生在小孩的教育上。況且,整個社會處處充滿暗示,我家姊姊一直到四歲都不肯剪短髮,說是覺得女生就要留長頭髮。有一天看弟弟洗頭好快,羨慕得要我幫她剪短之後,現在也回不去了!問她為什麼要堅持留長髮?原因當然就是因為公主都這樣留。





    日前因為《國語日報》一篇關於養兒育女大不同的文章,引發各方討論。(圖片來源/截圖自臉書)



    但實行上有時候真的很難完美。舉個例子來說,女兒穿裙子還腿開開的坐著、露出小內褲,媽媽第一時間腦中反射性地想說:「女生不要這樣坐」,但弟弟就用一模一樣的姿勢坐在旁邊,這句話便硬生生地收回來了。心裡的思緒百轉千迴,從女性的身體自主權一路到不要檢討被害者(媽媽的內心小劇場,她其實才四歲,哈!),最後硬擠出一句:屁股露出來,會感冒!



    不過換個角度,站在性別框架的受害者,我其實也很有感觸。外科醫師女性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但與男性相比還是少數。進醫院以來一路聽了各種言論,善意的包括「女生以後要相夫教子不要選太累的科」、「女醫師比較親切活動要負責當接待」...等。雖然可以理解對方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聽多了還是會覺得心累。



    很多爸媽一定都有跟我一樣的掙扎。我後來的做法是,時時自省(有時候也會被小孩檢討)自己的表達方式,隨時覺得不妥就修正用語,有時候也提出來和小孩討論。我會和他們說:「媽媽說某些話是因為我出生三十幾年之後觀察到的大部分是這樣,不過如果你們接觸到的經驗不同,可以自己判斷也可以提醒媽媽。」久而久之,會發現所謂的「政治正確」用語講起來就不再拗口了!




    吳欣岱醫師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