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創公司Medihome與瑞典公司合作開發的小型晶片與注射器。翻攝Medihome官網
「透過植入體內的微小晶片,將能夠為您解鎖並驗證身份」,這個在以前會被稱為「生化人」聽起來像是科學技術的功能,現在正慢慢在世界拓展開來。晶片的高機能化往前發展的話,將能用於結帳支付,而根據情況不同平時還能檢查內臟狀態等,可能將大大改變人們的生活。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新創公司
Medihome(メディホーム)的最高經營責任者(CEO)鹽澤繁的右手拇指與食指的根部間,埋入了一個長1.2公分,大小如牙籤的晶片。報導指出,當觸碰鹽澤繁的手部表面時,能感到微微鼓起的「異物」的存在。
該晶片配備了近距離無線通信(NFC)功能,類似於交通IC卡和入館卡。鹽澤繁如果用手靠近自家的智慧鎖的話,將能夠開鎖或關鎖;當把智慧型手機靠近手時,則會顯示個人資料和病史等資訊。報導指出,鹽澤繁已經透過與大學醫院共同研究,開發萬一患者即使處在意識不明下被送醫院時,也能接受適當治療的機制。
2016年,鹽澤繁飛往瑞典,由晶片製造的生物駭客公司的社長植入了晶片。鹽澤繁表示,當粗大的注射器往體內「安裝」時,「只比打針還稍微痛一點而已」。作為將此技術輸往日本的「傳道師」,2018年鹽澤繁從瑞典的公司進口了晶片,並與醫生合作創建手術體制。
根據報導,以歐洲與美國為主,全球將晶片植入體內的人僅有1萬人左右。儘管雖說是小型,但多數人仍抗拒將「機器」植入體內。
鹽澤繁致力於獨自開發晶片,他認為「如果國產晶片能更方便使用的話,應該也會在日本普及」。處理身分驗證等重要資訊越重要,防止其被複製或駭客攻擊所需的安全性就越高,另外還要一邊編入日常易於使用的接觸式支付模組,一邊兼顧維持植入體內也不會讓人在意的大小。
鹽澤繁表示,「50年內,每個人應該都可能在體內植入某些裝置」。例如健康管理裝置,如果可以直接從體內的裝置獲取訊息,而不是像驗血那樣每次都採集樣本並在體外進行測試的話,那麼準確性和頻率都可以提高。
不過,該如何讓電池維持長時間,以及防止被用於違反倫理的方法等,目前仍有許多課題。
透過登入Medihome的晶片,不用出入卡只要將手舉向讀卡機器,就可打開或鎖上辦公室或自家的鎖。翻攝Medihome官網
還有1人,名叫合田瞳的21歲CEO,她也正在賭「體內晶片」的可能性。合田瞳於今夏創立了公司「
Quwak」,致力於開發能透過體內晶片來驗證身份的服務。合田瞳質疑,「我明明確實就在這裡,為何我還得帶著證明我是誰的卡片出門呢」?
合田瞳的目標為,能用體內晶片來代替官方身份證。該服務的構想如下,首先使用者從手機App讀取My Number Card(個人編號卡),之後與指定的醫師面對面核實身分後植入晶片。透過手機如果能夠讀取晶片的話,那就代表My Number Card已經與晶片呈現連接狀態。
報導指出,目前日本的制度上,尚未承認將體內晶片作為公家身分證來使用。未來即使制度放寬,安全保護與資料管理體制等高需求要件仍是必要的。儘管如此,合田瞳已制定了藍圖,計劃在今年內啟動該服務,1年內達到100萬用戶(包括海外用戶),並「在5年內成為全球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