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年,印度「洋葱之亂」再起。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農民步行近200公里到該邦首府孟買,要求政府以更高價格收購洋葱,拒絕政府提議的補貼措施。洋葱盛產供過於求,導致市場價格大跌,農民沒有餘力請人採收,只能任由洋葱在田裡腐爛。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上萬名農人13日展開百里長征,從納西(Nashik)市走到孟買。他們表示會繼續抗議下去,直到政府同意其訴求。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洋葱生產國,每年產量約2400萬公噸,僅次於中國,其中馬哈拉施特拉邦產量占印度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洋葱在印度一年兩作,通常在雨季和冬季播種。雨季播種的洋葱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採收,因含水量高故保鮮期短,必須盡快出貨。冬季播種的洋葱在3月採收,可保存的時間較長。
洋葱是印度人日常飲食的要角,然而洋葱容易腐敗、無法久存,也導致印度的洋葱價格波動幅度頗大。農民主張洋葱價格應維持在每100公斤1200盧比以上,這樣農民至少能賺400盧比(約149元台幣);目前在批發市場上,洋葱農每100公斤的獲利僅約200至400盧比。
農民也指控中盤商和貿易商剝削他們,馬哈拉施特拉邦農民納瓦里說:「他們向農民以極低價收購洋葱,再運到大城市高價出售,最終農民和消費者都是輸家。」
洋葱價格在印度已成為定期上演的「政治化議題」。2018年和2019年,洋葱農同樣為了價格問題示威抗議。洋葱價格若太低則「土賤傷農」,價格太高又會引發消費者不滿。
農業專家庫瓦勒卡(Shrikant Kuwalekar)指出,問題的癥結在於政府缺乏穩定的洋葱價格政策。印度的洋葱約有10%至15%外銷,但是一旦價格上漲,政府就下令禁止出口以防止民怨,如此農民就失去外國訂單,無法賺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