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台灣訪問的《晶片戰爭》作者,佛萊徹外交學院副教授米勒(Chris Miller)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時說,90%最先進製程晶片集中在台灣,自然會引起其他國家關注安全問題。但是,他強調,如果以為美國保護台灣只是為了台積電的晶片,那真的太不了解狀況,對歷史一無所知。
米勒說:「晶片只是美國與台灣廣泛的合作關係的一小部分,而且雙方的互相倚賴與互相合作還正在日益加深。」他指出,美國從1949年就開始保護台灣,那可是世界上第一枚半導體晶片出現的10年之前,「在台灣成為半導體巨頭前,美國與台灣早就有長達50年的合作關係。如果以為美國支持台灣只是因為半導體,我認為這不但錯誤,而且不符歷史。」
他還進一步補充表示,「如果你有去聽拜登總統談論台灣的內容,或者去聽習近平主席談論台灣,半導體可能會是他們談話的其中一部份,但也只是整段談話的其中一句。」
米勒表示,就晶片科技來說,美國目前「緊追在台灣以及南韓後面」,落後台韓,但是比日本、歐洲或者印度更接近台灣。他表示,美國已經有非常龐大的晶片產業從業人員,而且晶片客層大多都是美國大企業。
他說,就發展晶片產業而言,租稅優惠是一個工具,關鍵問題還是在於供應鏈聚落、基礎建設以及人才庫。
米勒判斷,中國的晶片技術的確是落後數年,但是要警惕的是,中國如果大舉投資量產舊技術的晶片,依舊有可能對整體市場造成衝擊,他舉的例子是中國的太陽能面板產業。中國方面的技術沒有歐美日先進,但是在巨量擴產、殺價之下,依舊崛起成為產業巨頭,他警告中國有可能在晶片產業重演太陽能板的歷史。
美國拜登政府正在努力限制中國的晶片發展,祭出多項關鍵技術的禁運措施,不過,米勒說,對於晶片產業,發言權最大的可能不是政府,而是客戶。他說:「我認為大家現在都在關注政府在做什麼,但是我還是覺得,蘋果公司庫克對供應鏈的發言權,比拜登總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