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層領導人表示,明年將專注於提振經濟,暗示實施親商政策,進一步支持房地產市場,不過可能會縮減財政刺激。GDP增長目標可能提高到5%以上。
在經歷了三年嚴格的「動態清零」疫情防控,遏制房地產市場金融風險,並整頓網路平台公司過度成長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看來即將放鬆控制。
為期兩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週五 (12/16)結束,習近平和其他高級官員承諾重振消費並支持民營部門,相較於過去幾年這是個重大轉變。
經濟學家表示,信號明確表明明年的重點是提高國內生產毛額(GDP),決策者可能將成長目標定在5%或更高水平。不過這個目標極具挑戰性,因為在倉促放鬆新冠疫情防控之後,未來幾個月感染者勢必竄升,而消費者和企業信心仍維持在接近紀錄低點的水平。
以下是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點,以及分析師認為這對明年政策前景的意義。
官員們表示,要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要擴大外資市場准入。對於平台企業單獨指出,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關於平台公司的措辭比去年會議要積極得多,當時強調要加強監管,防止狂暴地成長。
「今年最大的變化似乎是加大關注改善外資和民營公司的營商環境,尤其是網路平台企業,」倫敦經濟研究機構絕對戰略研究公司經濟學家沃爾夫(Adam Wolfe)指出,「這可能有助於恢復信心,促進對輕工業和服務業的投資。」
官員們在這次會議上促進成長的立場比近幾年更為強烈,強調經濟量的合理成長,明年的首要之務就是擴大內需。
會議指出,要更重視消費支出和就業成長放,用各種方式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在大流病行期間,消費者支出一直是經濟的弱點,經濟學家預計隨著防疫放鬆和感染消退,明年消費將反彈。這可能會推動明年經濟增速從今年估計的3%,上升到5%或更高。
彭博新聞社本月稍早報導,高層正在討論明年GDP成長5%左右的目標。幾位官員稱,未來幾年中國經濟需要至少達到這一水平,才能實現長期目標。
中央雖然承諾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沒有像去年一樣,提到前置基礎建設或新的減稅措施等字眼。
就明年而言,財政政策的重點仍將是支持成長,承諾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保障財政可以持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獲得控制。
瑞銀經濟學家汪濤在報告中寫道,這意味著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但額外的財政刺激要小於2022年。
中國的預算赤字今年飆升至歷史新高,而隨著稅收和土地收入下滑,以及防疫支出上升,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已難以為繼。中央政府加大了對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並轉向諸如央行利潤等非常規收入來源以增加收入。
瑞銀經濟學家預計,基礎設施投資明年將成長5%-6%,低於2022年估計超過12%的增速。廣義財政赤字可能成長不到GDP的0.5%,遠低於今年的超過3.5%。
財政領域的制約意味著,貨幣政策可能保持相對寬鬆,畢竟政府致力於擴大內需,而經濟復甦仍然脆弱。
這可能意味著進一步的貨幣寬鬆政策,例如降息,以及促使銀行增加貸款,特別是小企業貸款。會議指出,會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並以名義上GDP成長的速度,擴大信貸的規模。
中國央行副行長劉國強週末的評論,似乎證實了這種寬鬆立場。當地媒體報導稱,他說2023年貨幣政策的力度不能小於今年,需要的話還要進一步加力,除非經濟成長和通膨超出預期。
會議重申「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官方過去幾年來一直強調這個口號,暗示要降低經濟成長對房地產市場的依賴。
不過有明顯跡象顯示中央的態度放鬆,官員們承諾支持消費者對於「更好住屋」的需求,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
中信證券表示,圍繞房地產市場的措辭表明,立場已完全轉為支持和呵護。
包括明明債券研究團隊在內的中信證券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認為政府支撐地產的決心不容置疑,在看到市場企穩回升之前,地產政策或將處於持續加力狀態。
高級官員最近改變了對房地產市場的表述。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上週對外國企業代表團表示,房地產業是中國經濟的支柱,正在考慮新的舉措,努力改善行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刺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