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劉仕傑專欄|受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影響,蘋果公司市值蒸發1000億美元!是否該從「依賴中國」夢中醒來?

    2020-03-04 15:48 / 作者 洪采姍

    華爾街日報近日一則標題為「庫克及蘋果賭注全下在中國,然後病毒來襲」(Tim Cook and Apple Bet Everything on China. Then Coronavirus Hit. ) 深度報導文章,極為精彩,尤其值得在台灣的我們好好細讀。






    這篇文章的關鍵字是vulnerability,中文很難精確地翻譯,在本文脈絡底下,它指的是「蘋果電腦過度依賴中國,導致本身的脆弱或易受到傷害」。記者很用心,爬梳了蘋果自從2000年進軍中國市場的過程,當然也提到了富士康及郭台銘的角色。

    華爾街日報近期指出「蘋果電腦過度依賴中國」。(圖片來源/Unsplash)

    記者生動地描繪了「富士康-蘋果-中國」的三角複雜互賴關係(entanglement of interdependency),包括中國地方政府協助富士康鄭州廠線上招募25萬員工。中國的勞動成本優勢在近年當然不若過往,但相較台灣或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或近已開發國家,還是頗為可觀。



    在討論外商至中國投資時,勞動成本優勢是一個最常被提及的面向,但精確的說法應該是「直接勞動成本」。而比較容易被忽略的面向是「間接勞動成本」,也就是工業聚落(industrial cluster)的正面效應



    簡言之,蘋果在中國享有三百萬間接勞工的優勢,包括富士康及其它供應鏈廠所雇用的技術性與非技術性勞工。



    蘋果並非未曾評估過度依賴中國的脆弱性。2015年,蘋果內部曾提議將一條生產線移至越南,但這構想後來被公司內部高層決策人士否決,原因是風險過大,以及不願損失中國的市場。



    這樣的依賴,不但讓蘋果在美中貿易戰中遭到波及,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損失慘重。蘋果日前公開表示,可能無法在這一季達到銷售預期,結果蘋果市值應聲倒地,瞬間蒸發了一千億美元



    你能想像損失一千億美元是怎樣的光景嗎?這就是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及員工導致的脆弱性。文中列舉了蘋果在中國遇到的三大挫敗:川普在美中貿易戰中對中國出口所課的關稅、iPhone在中國市場銷售不如預期以及這次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缺工。

    iPhone在中國市場銷售不如預期。(圖片來源/Unsplash)

    本文記者顯然對產業本身有一定了解,除了政策面,記者也從產品生產特性比較了三星及蘋果的生產策略差異。



    三星將產線移至越南,可行性原因之一是Galaxy手機使用膠裝組件,利於自動化生產,降低勞工的需求數量。而追求產品品質及內外觀質感的蘋果手機需要大量員工進行精細螺絲組裝零件,這也是蘋果很難移出中國的原因。



    美國政界討論美國企業是否不該過度依賴中國已有時日,特別是川普三年多前上任時就曾信誓旦旦說要將美國企業搬回美國。但生產供應鏈常常是牽一髮動全身,既不是美國企業也非美國政府可以單方決定。但這波新冠肺炎疫情,將中國勞動力的脆弱面中國投資環境的不穩定性赤裸裸地攤在全世界面前。



    美國是否該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也成了美國政界這陣子的熱門討論議題。來自佛羅里達州的共和黨參議員Rick Scott在2月28日的一場華府智庫Hudson Institute活動中就大力鼓吹美中脫鉤,他在十分鐘演說中使用了25次「中共」(Communist China)一詞。Scott向來就以反中聞名,但在這次肺炎疫情中,他的言論顯然得到更多議員同袍支持。



    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是一個古老的道理。蘋果花了快二十年,總算慢慢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而在台灣的我們,更應該對過度依賴中國的脆弱性瞭然於心。過去將近三十年來,數以萬計的台商跑去中國,有的賺到第一桶金,也有的鍛羽而歸。也許這一波肺炎疫情,讓我們都能看清楚過度依賴中國只會讓我們更加脆弱。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