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2017年7月,向WTO提出文件並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表明不再接受塑廢料等24類固體廢棄物,自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首當其衝的,就是將大宗塑廢料出口中國的英國。受到中國「洋垃圾」禁令影響,英國塑廢料轉而輸出至東南亞各國,但你知道台灣也成了其中一員嗎?
中國今年1月1日正式實行拒收「洋垃圾」的政策,導致英國塑廢料轉向台灣與東南亞等國,此為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常年進口各國廢棄物回收處理,2016年進口730萬噸塑膠廢棄物,約占全球的一半。近年來,有鑑於塑膠廢棄物清洗過程產生的污泥污染土壤與河川,中國政府去年正式宣布明文法令,將洋垃圾拒於千里之外,英國只好替塑廢料另尋出路。
由於英國國內回收設施不足,依政府統計數據,去年約有三分之二的家庭與產業塑膠包裝被送往海外處理,輸出量最多的即是中國。報導中還指出,根據英國皇家稅務暨海關部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英國今年1至4月輸出至馬來西亞的塑廢料成長約3倍,取代中國成為接收英國塑廢料的第一大國;輸出至台灣的塑廢料成長則有10倍之多。
與去年同期相比,台灣在今年1到4月從英國進口塑廢料成長有10倍之多,此為示意圖。
(圖片來源/Pixabay)
雖然英國政府實行應變措施,沒想到塑廢料回收業者似乎早已「擅自」安排它們的去向。《衛報》報導,這些回收業者除了虛假申報回收數量外,許多塑廢料號稱回收,實際上卻被丟進河川與海洋。
由於塑廢料出口業者是依照浮動費率(目前為1磅塑廢料60英鎊)收費處理塑膠廢棄物,再開出包裝出口回收憑證(PERN),讓製造商和零售業者滿足政府要求的回收義務,出口量完全仰賴出口商自我申報。這個「球員兼裁判」制度,導致詐騙與貪腐弊案。
英國環境署(Environment Agency)成立調查小組,針對組織犯罪及濫用回收制度的指控展開調查。
因為英國回收制度,都是由製造商或零售業者自行申報,許多塑廢料號稱回收,實際上可能早已丟進河川與海洋,此為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
另一方面,台灣從今年元旦實施限塑新制後,許多店家不得提供塑膠袋,民眾有需求只能另外加購,藉此達到減塑成效。目前以漸進方式限塑,預計至2030年達到全面禁塑的願景。但是台灣也在今年淪為接納更多歐美塑廢料的國家之一,讓人不免產生矛盾與懷疑。
雖然環保署解釋,這些廢棄物是「廢塑膠進口業者『購入』作為再生塑膠粒料,進而製作成機能性紡織品、塑膠棧板、垃圾桶或塑膠瓶罐等。」難道台灣的塑廢料不足以製成再生原料嗎?或者,這些塑廢料真的都被重新利用了嗎?
疑問尚未獲得解答,從《台灣廢棄物清理法第38條第3項、第4項》來看,其中一項禁止輸入之廢棄物:一般廢棄物中之生活垃圾及其焚化灰渣。對「生活垃圾」的內容沒有詳細條列;相較於中國2018年頒佈之「關於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清楚告示不得進口項目的「海關商品編號」、「廢物名稱」。我國法條仍有需補充說明之處,以免稽查人員作業沒有確切依據,或者主管機關擁有過多的解釋空間。
英國的塑廢料轉而出口至越南、馬來西亞和波蘭等地,因為等候處理的塑廢料已過多,越南、馬來西亞在今年已宣布暫停進口,而波蘭也正在商討是否跟進,跨國垃圾輸入、輸出的問題,儼然是現代環保問題的一大考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