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2022年8月公布繞台軍演照片。路透社
英國《經濟學人》報導,中國軍方研究顯示,登陸台灣需要動用的船隻、車輛與物資補給,將遠超過1944年美國盟軍用於諾曼第登陸的運輸及物資規模,入侵台灣將使中國陷入後勤補給困境。
《
經濟學人》指出,解放軍一份研究估計進犯台灣必須動員3000列軍事列車、100萬車輛、2100架軍機與8000多艘船艦來運輸軍隊、裝備與物資。另一項研究推測,登陸台灣需要超過3000萬噸物資,規模遠比1944年6月美國和其盟邦用於諾曼第登陸(D-Day)的船隻、車輛與物資來得多。
去年爆發的俄烏戰爭,將俄羅斯這個軍事強權的後勤瑕疵血淋淋地攤在世人面前。各國軍事專家正在研究,倘若侵台要花上數週甚至數月時間,解放軍有無能力將燃料、糧食、彈藥、醫療服務等各項關鍵支援送至前線。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說:「這是他們的軟肋。如果台灣不投降,共軍一旦登陸,仍必須打一段時間,或許一週、兩週。屆時後勤補給在哪裡?後勤的支援需要跨越海峽,但我們不必,我們在自己的院子內作戰。」
《經濟學人》說,1949年古寧頭戰役中,共軍9000餘人渡海進攻,在沒有彈藥補給、沒有糧食的情況下,大部分陣亡,一部分被俘,作戰宣告失敗。近75個年頭過去,中國軍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但若真有意發動台海戰爭,兩棲登陸作戰的後勤考驗仍令人生畏,足以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猶豫不決。
解放軍專家耗費數年時間分析諾曼第登陸、韓戰和福克蘭群島戰爭(Falklands War)的兩棲攻擊,而烏克蘭戰爭在某些方面與兩棲攻擊關聯性較小,原因是俄軍主要透過陸路入侵。儘管如此,中國國防專家仍仔細研究俄烏的後勤狀況,以汲取教訓。
中國國防工業雜誌2022年10月寫道,俄羅斯軍事後勤和補給不足「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特別是在未來穿越海峽和奪島方面,呼籲當局增加軍事補給庫存。「現代戰爭消耗的物資數量驚人,尤其是在持久的消耗戰中…彈藥和物資耗盡的一方必然是輸家。」
中國軍方機關報《解放軍報》今年2月指出,隨著作戰行動節奏加快,向前線運送彈藥和其他物資變得益發困難。未來戰線勢將拉大、作戰部隊將分布於更廣泛地區,使後勤作業更加複雜,中國現有的後勤運輸能力尚不足以應付現代戰爭。
有鑑於此,習近平致力提升解放軍的後勤能力,以5個戰區司令部取代原先7個軍區的編制,並成立了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此外,他也下令軍方加強使用數位技術管理後勤,並與龐大的民間物流產業密切合作,順豐速運和京東物流等幾大快遞公司都已與解放軍簽約,提供倉儲管理和貨物運輸服務。
這套軍民合作系統的首場大考驗出現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初期。2020年1月,人口1100萬的武漢驟然封城,全市陷入混亂,但在接下來2個月,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有效地將物資、醫療人員、藥品、食物和防護裝備送入武漢。然而比起疫情期間,戰時情況將更加艱難,指揮中心、供應鏈遭遇攻擊,前線單位爭奪後勤支援,民間企業也得在戰火中掙扎運作。
研究解放軍後勤議題的美國與台灣專家認為,他們找到了共軍的弱點,包括重裝備運輸工具不足,過度依賴容易成為攻擊目標的公路和鐵路,以及分配至作戰部隊的後勤人員較少等。
美國前國防情報局中國專家亨利(Lonnie Henley)說,解放軍空軍恐難以執行持續兩週以上的作戰任務,質疑他們是否有足夠的維修能力、備用發動機以及訓練有素的戰機飛行員。
再來,台海也不是唯一的後勤挑戰。中國的陸地邊界也存在潛在的不穩定,包括與印度邊界爭議。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趙小卓曾表示:「我們最大挑戰在於靈活應變能力,對台作戰行動不能與西藏高原等相提並論。」
《經濟學人》說,習近平對解放軍的抱負是明確的。但就目前而言,儘管中國已是區域軍事強權,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就軍隊、裝備、經驗、指揮架構及後勤層面而言,想要信心十足地取得對台作戰勝利仍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