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轉變向「南方世界」貸款模式 與G7爭奪對開發中國家影響力

    2023-11-07 13:15 / 作者 彭博新聞
    中國人民銀行北京總部,圖為2022年9月30日。路透社
    中國正在改革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貸款的模式,這一戰略可能有助於其保持對美國及七大工業國(G7)盟友日益縮小的領先優勢。

    美國維吉尼亞州公立大學威廉與瑪麗學院(William and Mary)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北京已經開始放棄十年前剛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渴望的大型雙邊交易,轉而支持合作貸款以降低金融風險敞口。

    結果是貸款稍微減少,但中國仍跑贏了G7國家。該學院研究機構AidData目前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了價值790億美元的援助和貸款,超過美國的610億美元。世界銀行同一年作出的承諾金額約為530億美元。

    報告指出,相比之下,2013年至2017年間,北京平均每年向開發中國家提供約1,170億美元的融資,幾乎是華盛頓的三倍。這比之前想象的要高得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起「一帶一路」倡議的這十年裡,發生了很多變化。隨著幾個接受融資的國家宣布主權違約,中國被批評是不負責任的貸款人。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密切的外交關係以及與西方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加劇了矛盾,減弱了歐洲國家對「一帶一路」的興趣。

    這些問題再加上國內經濟放緩,可能會迫使中國重新考慮其提供貸款的模式。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希望維持自己在發展中世界的金融影響力。

    「中國不會袖手旁觀,任由其旗艦級的全球基礎設施倡議毀於一旦。這不會發生,」 AidData執行董事兼報告的主要作者帕克斯(Brad Parks)稱,「北京實際上是在執行一項救援任務。它正在審視其全球投資組合,以及應對目前危機。」

    謹慎立場
    中國更為謹慎的立場,部分歸結於許多向其借款的國家面臨財政問題。

    據AidData,北京向開發中國家提供的貸款中,約80%流向了面臨財政困境的開發中國家。該研究機構的數據庫涵蓋了165個國家在2000年至2021年間約1.34兆美元的金融工具。其中包括一些在該時間段內承諾,但可能直到今年才啟動的項目。

    帕克斯指出,這些重新計算顯示中國的長期看法發生了轉變,它為此制定了新的貸款和項目保障措施。中國已開始將風險分析外包給國際金融公司(IFC)等國際機構,並透過西方商業銀行牽頭的銀團貸款進行投資。

    AidData稱,這使得中國對開發中國家項目的貸款和投資效率大大提高,雖然是利用西方機構來實現這一點,但該國投資的大多數項目仍由中國承包商建設。

    報告還指出,中國尋求的交易結構發生了變化。中國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的非緊急貸款組合中,有一半是透過銀團貸款安排。AidData稱,其中超過80%有西方商業銀行和多邊機構涉足。

    「北京現在表現得像一位追求收益最大化的投資組合經理,」 帕克斯和該報告的其他作者寫道,並稱西方決策者對該國為去風險所做的努力知之甚少,「華盛頓、倫敦和布魯塞爾越來越有可能在與已不復存在的舊版一帶一路競爭。」

    風險猶存
    重新調整貸款方式並不能保護中國政府的聲譽不受損害。近年來,美國和歐洲對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警惕,試圖從科技到電動汽車等各個領域遏制中國崛起。

    地緣政治壓力促使一些國家重新思考,是否值得在「一帶一路」或其他項目上與中國合作。義大利是加入「一帶一路」的唯一G7國家,它勢將在今年年底前退出該計畫。菲律賓上個月表示,由於南海問題引發爭端,它將不再尋求中國為三個鐵路項目提供資金。

    AidData的報告引述蓋洛普全球民意調查的數據稱,中國在開發中國家的公眾支持率已經從2019年的56%降至2021年的40%。

    帕克斯認為,儘管面臨這些挑戰,中國仍有可能保持其作為開發中國家貸款人的領先地位。他還強調了一個西方國家無法比擬的關鍵優勢:北京交付項目的速度要快得多。

    他說,對於希望建設基礎設施的開發中國家領導人來說,「速度就是一切」。他補充道,西方開發銀行可能需要十多年才完成的項目,中國只需要三年。他和其他研究人員指出,華盛頓很難與北京進行同等金額的競爭,意味著他們必須謹慎選擇能給他們帶來最大回報的地方。

    帕克斯認為,「除非或直到G7能解決這個問題」, 「否則相較於北京,他們都將處於相對劣勢。」
    彭博新聞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