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特拉維夫一家麥當勞分店,攝於2006年。路透社
隨著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加劇,全球企業也面臨該如何表態的難題;作為美國象徵的麥當勞則陷入更複雜的局面。由於麥當勞在各國授與特許經營權,各地經營決策均由取得經營權的公司獨立決定,但消費者未必清楚。於是以色列的麥當勞宣布向軍警提供折扣後,中東其他國家的麥當勞立刻劃清界線,深恐遭到波及。
《
華盛頓郵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報導,麥當勞在美國的總公司迄未在以巴衝突中選邊站,只宣布捐出100萬美元,均分給紅十字會(Red Cross)與聯合國旗下的世界糧食計畫署(World Food Program)進行人道救助。
不過以色列麥當勞在哈瑪斯7日突襲後,為反制該公司支持巴勒斯坦的傳言,宣布已向軍警、醫院發出10萬份免費餐點;軍警人員到門市用餐可打5折。當天的突襲造成逾1400人喪生、約220人被擄為人質。
週邊國家的麥當勞為免遭波及,立刻做出切割。包括科威特、巴基斯坦、土耳其、埃及、約旦、黎巴嫩的麥當勞都發出聲明稱,以色列麥當勞的決定與他們無關。但這些聲明未能阻止呼籲抵制麥當勞的聲浪,甚至仍有麥當勞分店遭示威者破壞。
埃及就有網紅呼籲抵制麥當勞,也引來許多網友同仇敵愾。有名人看不下去,表示埃及的麥當勞其實是由當地富豪曼蘇爾(Yaseen Mansour)擁有,直接和間接為4萬名埃及人提供了工作;但仍有其他網紅指責麥當勞未表態支持加薩,還有其他餐廳宣布,願僱用自麥當勞離職的員工。
到後來,經營埃及麥當勞的Manfood公司宣布,將捐出2000萬埃及鎊(約2100萬台幣)為加薩提供人道援助。科威特、巴基斯坦的麥當勞也都表態支持加薩民眾。
美國餐飲公司在全球擴點時,通常交由各國的特許經營企業經營,以符合當地民情與口味,麥當勞的作法也是如此。
專精加盟經營的顧問公司MSA Worldwide執行總監賽依德(Michael Seid)指出,在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中,品牌只管品牌標準、提供的服務項目與服務品質等等,「麥當勞只是授權一套經營系統」,不會指示各國公司對於時事如何應對,「他們沒有那種控制權」。
不過許多消費者不清楚其中的差別,或其實是不在乎。賽依德表示,「在承平時期,(全球性的)品牌識別度帶來吸引力」,但現在,這種全球一致的識別度反而成為不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