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第五屆頒獎典禮,中研院院士張文昌頒生技醫藥獎給卡塔林•卡里科 (Katalin Kariko)。廖瑞祥攝
今年獲頒諾貝爾生醫獎的匈牙利科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在美國研究期間曾經長期找不到願意支持的獎助計畫,還在賓州大學因長期缺乏獎助金而遭降級。但是她對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信心一直保持下去,最終在與賓州大學另一學者魏斯曼(Drew Weissman)的合作下,在本世紀初交出突破性成果。
在接受諾貝爾委員會的祝賀採訪時,卡里科說,她的母親經常在講「你是不是應該要獲得諾貝爾獎了」,她每次都會提醒她,當初她有好長一段時間對於mRNA的研究都不被看好,甚至根本找不到獎助金進行研究。
她說:「(我媽)她都會說,但是妳這麼努力工作研究。我就會跟她講,非常多的科學家都是非常刻苦努力研究。」
堅持mRNA研究而被降職,在影印機遇見合作夥伴卡里科從匈牙利塞格德大學 (University of Szeged)取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後,1985年與丈夫以及女兒全家人搬到美國發展,1990年獲聘為賓州大學醫學院的助教授。她的女兒蘇珊法蘭西亞(Susan Francia)日後成為奧運美國賽艇隊國手,曾經在2008與2012年兩度贏得奧運金牌。
但是卡里科一直堅持提出的研究方案都是mRNA的醫療研究,不受當時學界肯定,使她無法升任終身職教職,1995年還遭到降職。1998年,卡里科在賓大共用的影印機旁,遇上剛到賓大任教的魏斯曼,向他毛遂自薦提出合作研究mRNA,獲得魏斯曼同意,兩人開始合作。
兩人的研究成果是所謂的核苷修飾技術(nucleoside base modifications)。mRNA在先前不被醫學界看好,是因為實驗室人工製造的mRNA往往會遭遇人體的強烈免疫反應,透過這項修改技術,實驗室產製的mRNA也能與人體和平相處。這項突破性研究2005年發表,成為今日mRNA製作各種疫苗、醫學療法的根基。
mRNA是在1961年獲得發現,但是學界原本認定不可能使用mRNA去引發人體製造出對抗疾病的抗體。傳統製作疫苗的辦法,是對活性的細胞進行基因改造,經過複雜的反應之後,純化出有療效的成分。
指示人體細胞產生抗體的「程式」mRNA則是有如一段指示人體細胞該怎麼做的程式,不但在新冠疫情期間首次被商業化用來製作抗病毒疫苗,未來也有望用同樣的技術開發對抗癌症的藥物,以及防治狂犬病、流感與瘧疾的疫苗。
瑞典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諾貝爾委員桑柏格(Rickard Sandberg)盛讚說:「他們兩人的共同研究不但拯救了數以百萬計的性命,避免新冠重症,減弱了整體的疫情負擔,也使得人類社會得以重新走出封鎖進行開放。」
1990年代時,科學界密切關注的是DNA與基因療法,卡里科研究的mRNA領域不被看好。她說,自己當初堅持繼續研究mRNA曾經遭到學院同僚揶揄。而在2013年,當她出任新成立的BioNTech公司副總裁時又被同僚嘲笑,因為這家公司當初連網站都還沒有。
後來,簡稱BNT的BioNTech獲得美國輝瑞藥廠的合作,急速開發出mRNA技術製作的新冠疫苗,另一美國廠莫德納公司也是利用mRNA技術製作開發新冠疫苗,接下來的發展便是我們熟知的近年新冠疫情歷史。
BNT公司今年6月表示,全球有超過15億人施打了BNT與輝瑞共同開發的mRAN疫苗,是主要富裕國家最多人施打的新冠疫苗。BNT公司2日也發出聲明恭賀兩人獲得諾貝爾獎,表示非常感謝兩人的研究熱情、執著與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