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融時報:趕在日荷限制生效前 中國大舉進口半導體生產設備

    2023-08-25 14:57 / 作者 李寧怡
    艾司摩爾荷蘭總部。路透社
    美國政府對中國實施科技禁令後,日本與荷蘭也限制出口半導體生產設備到中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趕在兩國的出口規定生效前大舉進口相關設備,進口金額創歷史新高。

    報導引述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6月及7月總計進口近50億美元(約1591億元台幣)的半導體生產設備,較去年同期大增70%,絕大多數均來自日本與荷蘭。

    為配合美國減緩中國軍事科技發展的政策,日本與荷蘭也分別自7月23日及9月1日起實施相關限制規定,要求中國買家須申請許可才能進口某些先進半導體生產設備。

    據報導,中國企業進口這些設備,是要試圖增產西方國家未禁制的非先進晶片。

    位在台灣的以賽亞顧問公司副總裁Lucy Chen指出,中國大舉進口半導體生產設備,是針對荷蘭與日本出口限制的其中一項因應之道,以「提前囤積」來減緩可能發生的供應鏈瓶頸。

    中國的中芯國際與長江存儲均高度仰賴美國、日本與荷蘭的生產設備。

    海關數據中的工具類別包括微影設備、蝕刻機等半導體設備,但不包括晶圓等元件與原料。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指出,中國6月、7月自荷蘭進口的半導體生產設備都較5月倍增,主因是荷蘭艾司摩爾(ASML)公司向中國交付的微影設備增加。

    艾司摩爾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商,執行長溫彼得(Peter Wennink)上月在發布營收資訊時表示,中國客戶對於成熟製程或較低階的晶片生產設備需求強勁。

    自美國2020年起限制對中出口高科技設備後,中國企業對日本蝕刻機與晶圓鍍膜機的購買量也大增。

    報導引述兩名中國政府官員稱,近月進口的部分設備安裝在地方政府新近成立的小型工廠,因為北京當局正積極擴大晶片產能。

    報導也指出,中國自台灣和新加坡進口的晶片設備也大幅增加,促使進口總額創紀錄。

    根據科技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報告,今年第二季,全球前五大晶片製造設備供應商對中國的出貨量增加了30%。該機構資深研究分析師Ashwath Rao表示:「中國對戰略性(製造工廠)的集中投資有助於確保當地供應,而持續致力於成熟技術則緩解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

    Rao表示,中國正加緊生產用於電動車、綠色能源轉型和工業應用的晶片,這些產品都只需要不受出口管制的成熟製程晶片。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