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法記者疫情溯源指實驗室外洩 批中國操控欺瞞世界

    2023-05-07 08:15 / 作者 中央社
    2021年2月3日,中國武漢病毒研究院。路透社
    法國調查記者佛洛赫斯新書以3年時間專訪各國專家學者,追溯COVID-19疫情源頭,目前線索皆傾向實驗室外洩。他告訴中央社,北京隱匿、操控疫情資訊,也反映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

    法國「重點週刊」(Le Point)亞洲特派記者佛洛赫斯(Jérémy André Florès)4月出版「以科學之名:誰欺瞞了我們?」一書,調查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

    他花3年時間專訪數十位專家及與武漢實驗室有合作關係的研究員,所有線索都傾向相信COVID-19不是來自動物病毒變異,而是實驗室洩漏意外所造成。但由於中國當局至今仍隱藏資訊且拒絕配合,因此仍缺乏實證。

    世界衛生組織(WHO)本月5日宣布,解除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全球公共衛生緊急狀態,這場大流行造成至少數百萬人死亡,為世界經濟帶來浩劫。但是3年過去了,COVID-19源頭仍舊成謎。

    2022年起因中國箝制而從香港轉駐台灣的佛洛赫斯5日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首先是仍未找到病毒自然來源的可信證據。以如今技術,科學家通常能夠找出人畜共患的病毒來源;但在COVID-19病毒上,國際科學家目前都未追溯到確切動物來源。

    再者,部分學者,特別是實驗室安全專家,已找到不同歸咎洩漏意外的間接證據,尤其指向一間位於武漢,以長期研究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家族,控制基因組、替換棘蛋白(spike protein)等聞名的實驗室。

    疫情爆發後,更多研究計畫被揭發,包括武漢病毒研究所2018年提出的Defuse計畫,企圖在冠狀病毒的棘蛋白中嵌入適於人類的蛋白酶切割,以研究「弗林蛋白酶切割」(furin cleavage site)在SARS-冠狀病毒中的角色。美方以安全為由拒絕補助,但計畫仍有中方等資金來源。

    佛洛赫斯指出,這樣會大幅增加病毒傳播性,且後來發現,COVID-19是SARS家族中首批棘蛋白帶有上述弗林蛋白酶切位點特色的病毒。文件引發譁然,更指向人為病毒的可能性。

    他引用加拿大分子生物學家艾琳娜.陳(Alina Chan)所言:「這些科學家在2018年初說『我要給馬安上角』;而2019年底,武漢就出現了一隻獨角獸。」

    提及副標題「誰欺瞞了我們」,佛洛赫斯直言:「中國共產黨以令人無法接受的方式欺瞞了世界。」

    首先是壓下最初警告、延後示警,「他們很早就有對全球極有幫助的大量資訊,卻隱匿不報。中國更在病毒起源上撒謊,以嚴重的方式散播假新聞」,除指控美國,還提出大量反科學的錯誤資訊,說病毒來自義大利、法國等。

    第二,中國阻撓調查,逮捕吹哨醫生、公民記者等,直到現在還不提供關鍵資訊,例如武漢居民2019年底的血液樣本等,以確切追溯源頭。「後來發現,很多中國科學家、記者2020年疫情早期病例調查文章都被刪除」,研究人員也禁止擅自與外界交流。

    「更嚴重的是,部分科學界成為不同程度的謊言共犯,有人因為天真,有人是被收買,有些則真正有罪,因他們的隱瞞而置他人生命於危險之中。」

    佛洛赫斯強調,相信科學家並非想引發疫情,有時是為了不讓民眾恐慌、避免政治化或為學界「和諧」而隨波逐流,「但謊言導致人民不信任科學,這必須停止」。

    中央社記者詢問,法國和武漢P4實驗室合作,法國是否對疫情也有責任。

    佛洛赫斯指出,COVID-19危險層級較低,應該不是由P4外洩,「但法國不能擺脫責任,因法中2004年簽約合作研究新型傳染病,共同建造P4,也在上海成立巴斯德研究所,協助中方強化實驗室安全」。

    無論在規範實驗室安全及早期疫情示警上,法國都有疏失與責任。他表示,「令人無法接受的是,法國竟沒有成立法中相關合作的調查委員會」,以釐清合作的細節與問題。

    美國成立幾個調查委員會,其一便是了解為何發現中國情勢的科學家沒有立即示警,也發現某些科學家在收到警告信後,回覆應該避免破壞與中國的科學合作等。他說,須了解「是否因中國影響力,讓科學界無法攻擊中國」。

    他更揭露,許多受訪者坦言,「部分參與法中合作的法國科學家,幾乎是為中國而非法國工作...他們捍衛的是中方利益,喪失中立性」。

    佛洛赫斯最後表示,這次事件展現出很嚴重的情況:「過去中國只能在國內做的事情,如審查、操弄真相、欺騙人民無人因饑荒喪命,但國際上沒人相信;然而如今中國已強大到得以全球化其欺瞞能力,甚至民主國家也會因中國影響力,包括害怕醜聞或破壞合作等原因而跟隨中國,這是很糟的。」

    中央社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