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美軍米利厄斯號驅逐艦(前)、日本秋月號驅逐艦(後)。路透社
本世紀全球軍事化的浪潮迅速升高,明顯席捲亞太地區。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以換算過通膨後的2020年美元幣值來看,自2000年至2021年間,世界各國年度軍費總額從1.12兆美元增加到2.11兆美元,亞太地區的軍費全球佔比從18%升至28%。
《衛報》指出,近30年來,中國軍費穩定增加,推動亞太地區開啟這場軍備競賽,運行了數十年的地方常規分崩離析,暴露出幾個潛在的閃燃點。
台灣 F-16V戰機。路透社
中國會如何併吞台灣,是各界對於中國軍事擴張最大的關注重點。中國侵台的風險來到數十年來最高,但確切時間點仍眾說紛紜;美國退役和現任軍官高層提出的說法包含2023、2025、2027年迫在眼前的評估。
美方意見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美軍可能助台灣抵禦台灣,但分析人士警告,這些預測可能是美軍各單位為了爭取補助款而提出的誇飾說法。《衛報》還引述消息人士說法,這些公開預測讓台灣總統蔡英文感到挫敗,因為她正嘗試提高民眾對中共威脅的憂患意識以支持她的政策,但又不至於擔憂到放棄希望。
分析人士可以從中國軍事擴張的規模,獲得一些對台灣盤算的線索。中國軍費對國內生產總額(GDP)佔比仍低於美國,不過今年國防預算成長7.2%,軍費的GDP佔比會達到新高;美國國防部估計,中國實際上的軍費支出可能是官方數字的兩倍。
中國的軍費成長也會影響亞太地區的軍力平衡。排除美國,2000年,中國國防支出是印太地區第二高,僅次於日本;至2021年,中國的軍費在印太居冠,第2名印度、之後依序是日本、南韓、澳洲、台灣、直到第14名加起來都沒有中國多。
作為回應,美國最新國防預算也優先考慮增加在印太的軍事存在,本月批准一項6.19億美元的對台軍售。美國、澳洲、英國組成「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美英未來30年內將助澳洲獲得至少3艘核動力潛艇;Aukus被認為是對抗中國擴張,引發中國憤怒,不過澳洲回應,「中國也在投資自己的防禦能力,我國這樣做也是基於同樣道理」。
北韓 北韓從一艘潛艦上試射兩枚戰略巡弋飛彈。路透社
北韓去年共發射約90枚洲際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等武器,創下新紀錄,今年似乎還想刷新,截至目前已經11次發射飛彈,除了2枚洲際彈道飛彈,還有可搭載核彈頭的戰略巡弋飛彈。
北韓無意放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除了開發出更多較小型的戰術核彈頭,領導人金正恩去年年底也揚言會讓北韓核武庫「指數級成長」。
北韓的挑釁主要是針對美國和南韓,美韓本月底進行時隔5年的「自由之盾」大規模聯合軍演,緊接著是海陸搶灘演習「雙龍演習」,包含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Nimitz)的參與;北韓斥之為「北侵行動」演習。
南韓總統尹錫悅對於北韓的立場,遠比前總統文在寅強硬。尹錫悅表示,只要北韓繼續發展核武,就不會對北韓提供半毛錢援助。南韓國內也開始討論,南韓應該也獲得自己的核威懾力量,可讓美軍將核武部署在南韓,而不僅僅是靠太平洋另一頭的「核保護傘」。民調顯示,多數南韓人支持部署核武。
中國和北韓的行動,讓戰後持和平主義的日本逐漸轉變立場,放棄國防支出佔GDP 1%的原則。日本政府去年年底宣布,2027年前,日本國防支出將增加一倍,達到GDP的2%。
亞太地區的不穩定,讓日韓關係回溫,這兩個同樣有美軍駐守的國家開始合作,尹錫悅和日相岸田文雄本月在東京會面,是日韓領袖時隔12年首次舉行雙邊會談,解決歷史遺留的「徵用工」問題,恢復互訪和國安對話協議。
南海 2023年3月9日,菲律賓中業島。台灣、越南、中國都宣稱擁有此島主權。路透社
南海極具戰略和經濟意義,除了是重要航線,也蘊含大量石油和天然氣,海洋生態亦豐富。同樣豐富的還有主權聲索。
中國自訂「九段線」,幾乎宣稱擁有整個南海的主權,不過2016年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已經駁回這一說法。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台灣對南海部分海域和島嶼也都有主權聲索;美國並非聲索國,但認為南海海域對美國利益十分重要。
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對本國國民很強硬,尤其是掃毒的時候,但遇上中國在南海人造島礁上建立軍事據點、騷擾甚至衝撞菲律賓船隻,就沒有那麼有氣概。
菲律賓現任總統小馬可仕主打美中外交平衡,但實際上對中國偏向強硬。小馬可仕指責中國船隻在南海的侵略行徑,加強與美、日、澳的防禦關係。
菲律賓本月新增4座准許美軍進入的軍事基地,使美軍准入基地增為9座,讓美軍更能監視中國在南海以及台灣週邊的活動。和其他對Aukus表達擔憂的東南亞國家相反,菲律賓樂見其成。
太平洋島國 美國、英國和澳洲三國領袖出席AUKUS核潛艦協議公布場合。路透社
太平洋島國領袖多次強調不想捲入美中之間的地緣鬥爭,反對選邊站,因為對他們來說,最攸關存亡的是氣候危機。
不過,大國不可能放過這些島國。中國越發積極增加在太平洋島國的影響力,去年與索羅門群島簽訂的安全協議最具代表性。外洩的協議草案顯示,索國將允許中國船艦靠港,中國也能在索國要求下派遣軍警來「維持社會秩序、保護中國公民」或執行其他重要建設的保護任務。
澳洲官員表示,這可能讓中國海軍可停泊在距離澳洲海岸1700公里的地方,索國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的保證很難讓人心安。在蘇嘉瓦瑞治下,索國2019年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
中國去年還企圖與10個太平洋島國達成一份區域安全協議,不過被拒絕,因為一些島國領袖們擔憂這會破壞既有的太平洋島國論壇(PIF)架構。
中國的行動讓澳洲、紐西蘭和美國加強對太平洋島國的外交努力。澳洲工黨去年取得政權後,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等高層官員展開島國訪問,並強調南太平洋安全應該是周邊國家的責任,而非中國。澳洲希望今年4月以前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完成雙邊安全協議談判,12月與萬那杜簽定另一項協議。
美國則認知到自己必須加強在南太平洋的布局,2月重開了助索羅門群島的大使館。不過,這可能很難挽回索國;雖然去年與中國的安全協議草案外洩後,索國就暫緩這份協議,但澳洲認為這只是暫時的。一名澳洲政府高層去年表示,「事情不會回到原來的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