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加拿大魁北克省舉行G7峰會,各國領袖與川普交談,德國總理梅克爾盯著美國總統川普的這一幕堪稱歷史名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再過2個月就會重新回到白宮,各國都在準備如何與川普 2.0政府溝通,無論是盟國或敵國。不少人可能會選擇阿諛奉承,除了領導德國16年的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她在任時不拍川普馬屁,卸任後更不需要這樣做;她即將出版的回憶錄裡,直白描述了過去和川普交手的經驗、以及她對川普的看法。
梅克爾的回憶錄《自由:回憶錄1954-2021》(Freedom: Memories 1954-2021)將於本月26日在30多國上市,繁中版由堡壘文化出版。梅克爾出生於1954年的東德地區,原本是量子化學科學家,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冷戰結束,她才從政,2005年11月起擔任德國總理,2021年12月卸任。
綜合路透社與《Politico》20日報導,川普2017年初首度就任總統時,梅克爾已經執政逾11年,是當時全世界執政最久的民選領袖之一,也是歐盟最有力的領導人。當時,和令許多人擔憂的非典型政治領袖川普相比,梅克爾的冷靜風格、和對於自由人權等價值觀的立場,讓一些人更願意稱呼她為自由世界的領袖,而這詞傳統上都是給美國總統的封號。
梅克爾在回憶錄裡提到川普時寫道:「他衡量一切事情的觀點,都是以他從政前作為房地產企業家的角度來出發:每項資產都只會有一次分配機會,如果他沒有拿下,就是被別人拿走了,這也就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對他來說,所有國家都是互相競爭,一國成功,就等於另一國失敗,他不相信合作可以讓所有人提高繁榮。」
2018年4月27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左)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右)進行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2018年4月27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左)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右)進行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對梅克爾這種嚴肅的德國政治人物來說,與川普溝通並不容易,她提到自己有一次甚至向教宗方濟各請教要怎麼樣和人溝通,「我沒有指名是誰,單純向他請教說,一群重要人物在討論事情時出現了完全迥異的想法時,要怎麼處理」。
梅克爾是指川普當年威脅要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時各國領袖的談話,而教宗方濟各也立刻明白意思,並回答說「屈曲再三,但不能折(Bend, bend, bend, but make sure it doesn’t break)」。
梅克爾說,她喜歡那個意象,「我對他複述了一遍『屈曲再三,但不能折』,我會以這樣的精神在漢堡處理巴黎協定和川普的問題。」
梅克爾對於她2017年3月赴美國白宮與川普會面的回憶著墨不少,「我們在兩個不一樣的層面上對談。川普是在情緒層面,我是在事實層面,當他認真聽我的論點時,通常只是為了從裡面舉出新的指控」。
「我搭機返國時,心裡感受並不是很好。」梅克爾寫道:「我從自己這些對話經驗裡得到的結論是:和川普之間不會有聯手打造世界合作網絡這種事。」
2017年3月17日,德國總理梅克爾(左)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右)會面。美聯社
梅克爾還提到,在2017年3月這場白宮會面中,川普很想知道她對俄羅斯總統普丁的看法,「川普問了我很多問題,包含我的東德淵源、以及我和普丁的關係……他顯然對這位俄羅斯總統非常著迷。在接下來幾年中,他留給我的印象就是,他對具有獨裁者和專制氣質的政治人物癡迷不已」。
俄羅斯存在,這就是現實梅克爾能說流利的俄文,回憶錄裡也提及她和普丁的多次會面,而她對普丁的印象是一個非常希望自己受到重視的人:「我認為他是一個不希望自己不被尊重的人,隨時準備好做出抨擊,你們可能會覺得這樣很幼稚,對此不屑或搖頭,但這代表俄羅斯一直都在那裡,不曾從地圖上消失。」
她一度暗示,普丁早有計畫會在她卸任後出兵烏克蘭,因為普丁親口對她說「您不會永遠是總理,而他們(烏克蘭)就會要加入北約。我就是希望避免這種事發生」。
梅克爾指出,一些中歐和東歐領袖秉持著一廂情願的想法,「他們似乎希望俄羅斯人間蒸發,不要存在。我不怪他們會這樣想……但俄羅斯,這個擁有大量核武的國家,實際上就是存在」。
2019年12月9日,德法在巴黎為俄烏緊張局勢斡旋談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左起)、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俄羅斯總統普丁會後進行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梅克爾卸任時仍受到德國相對多數選民肯定,但隨著這幾年國際現勢變化,她的政治遺產受到更嚴厲的批判,有人將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行為,歸咎於她在任時與俄羅斯定下的能源合作,不過梅克爾本人對於她的對俄政策並不後悔,也沒有做出太多辯駁,一直保持低調。
時至今日,現任歐盟領袖的影響力沒有人超越梅克爾,即使她已卸任,仍受到歐洲領袖的高度尊重。而她對川普的看法,也是各家領袖在迎接川普回鍋時可以參考的觀點。
不過,現任領袖們畢竟都是他們自己,不是梅克爾,沒有梅克爾那種沉靜強硬的特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日前報導,川普確定勝選後,各國領袖都趕著去拜見他,他也在看誰先伸出橄欖枝、誰伸得快,現在大家走的是當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那種熱情送禮、稱兄道弟的路線,德國「鐵娘子」梅克爾這種穩重堅定的政治人物,只怕是越來越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