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多倫多。美聯社
加拿大的安樂死制度堪稱全世界最寬鬆,允許醫護人員為不是絕症末期、但有無法忍受之痛苦的人給予注射藥物進行安樂死,而執行了最多安樂死的省分是安大略省。根據調查,這些「非末期病人」的安樂死案例當中,有29%的人住在該省最貧困的地區,顯示貧窮可能是他們尋求死亡的原因之一。
美聯社報導,根據加拿大安大略省安樂死專家委員會16日發布的幾份報告,雖然加國法律規定,執行安樂死必須有醫學上的原因,例如無法治癒或無法控制的疼痛,但委員會發現,有些安樂死案例的原因是「社會需求未獲得滿足」。
安樂死專家委員會審查的案例,是從加拿大醫療協助死亡評估和給藥者協會(Canadian Association of MAiD Assessors and Providers)的封閉式論壇取得。加拿大2016年安樂死合法,允許對因為重病、殘疾而有「無法治癒之痛苦」的人實行安樂死,加拿大醫護成立了上述討論小組,針對一些令他們感到為難的案例進行討論,個案的身分通常都是匿名。
案例討論A先生40多歲,失業,有腸道痼疾,也有藥物濫用和精神病史,精神科醫生對他的評估是「在社會上屬於弱勢,而且被孤立」,建議可以接受安樂死,最後他是搭醫療專業人員開的車,載他到接受安樂死藥物的地點,在那裡接受了注射。
委員會對於精神科醫生竟然建議他接受安樂死感到驚訝,也訝異是醫療人員開車送他去「受死地點」。委員會稱,這是對專業的侵犯,這種做法可能對個案造成壓力,也讓人有一種加速他人走向死亡的感覺。
另一名B女士的案例則讓委員會意見紛歧。50多歲的她患有多元性化學敏感症(MCS),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物質容易對這類患者造成影響,例如清潔劑、甚至別人身上的香水;她有自殺傾向、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病史,她感覺到被社會孤立,也無法有適當的住房,最後要求安樂死。
委員會成員對B女士的遭遇無法達成共識。一些委員說,她感覺到痛苦的主因是沒有合適的地方住,不符合安樂死資格;但其他委員說,或許協助她進行安樂死的人已經考量過,就算給她其他的選擇,可能也還是無法填補她的社會需求。
2024年9月19日,位於多倫多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席法醫辦公室。美聯社
還有一個案例是一名中年的勞工,他腳踝和背部受傷,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從事勞務,但政府只有微薄的補貼,他告訴醫生自己別無選擇,只能尋求安樂死。醫生告訴其他同行,這名男子其實符合安樂死資格,因為他身體有劇烈的疼痛,無法再工作,社會關係也相當緊繃。
其他醫生也認同這名男子符合資格,但醫生本人卻開始猶豫了,因為他想到,這名男子自述尋求安樂死的重要原因是「政府補助款減少」,醫生也擔心外界觀感,怕自己被媒體報導成他是一個讓「某個抱怨社福系統不夠完善的個案」接受安樂死的醫生。
遊民的案例很常出現在這個封閉式論壇的討論裡。一名醫生寫道,他的一名個案有嚴重肺病,但主要痛苦來自於「無家可歸,負債累累,無法想像自己接受任何長期照護」。
也有人會質疑說,住進療養院有那麼可怕嗎?另一個醫護人員回答,「光是想像自己只能盯著牆壁或天花板,等別人來餵食或換尿布」,就已經夠痛苦的了。
更不用提,加拿大房價超高,四肢健全的人都不見得能住進更體面的房子。一名醫療服務者說,在加拿大面臨全國住房危機期間,建議別人去幫尋求安樂死的個案找更好的住屋,「聽起來就是何不食肉糜,說風涼話」。
2021年12月13日,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多倫多市一間插著待售告示的房屋。路透社
打不了房價、救不了貧窮,至少讓人安心上路?安大略省政府官員很大程度駁斥了社會弱勢族群尋求安樂死的說法。但該省首席法醫報告的數據確實顯示,2023年接受安樂死的4528例當中,有超過四分之三的人身體狀況距離死亡都還有些時日,更有大約2%(116例)不是絕症末期病人,他們需要的可能是對殘疾人士的社會支持。
在這些非末期病患而尋求安樂死的人當中,將近29%的人來自安大略省最貧困的地區。而安大略省住在最貧困地區的人口,佔全省大約20%。這些數字和對比顯示,貧窮可能是該省非末期病患同意安樂死的原因之一,雖然該省首席法醫惠爾(Dirk Huyer)強調,這些數據只是早期分析,而且他的工作也只限於統計,真正的原因有待其他領域專家來解讀。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醫生兼生物倫理學家金(Scott Kim)表示,真正的問題是加拿大法律太寬鬆,雖然民調顯示加拿大人還支持擴大安樂死的資格範圍,但他認為多數加拿大人可能不夠理解目前安樂死的條件,且官員也沒有深入思考過這些問題。
多倫多大學衛生法規與政策教授萊門斯(Trudo Lemmens)也說,加拿大醫療機構和司法部門似乎也不願意抑制這種有道德議題的狀況,「不是法律太寬鬆,就是指導方針不夠精確,或者根本不把保護最弱勢公民當成優先要務」。
《太報》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安心專線:192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