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商務中心區,攝於2024年3月6日。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施政風格,常被形容是「不撞南牆不回頭」,遇上絕境了才突然轉彎。他在2022年12月突然放開堅持了快三年的防疫管控,在今年9月也是突然釋出了大幅刺激中國經濟的一連串政策。《華爾街日報》報導,消息人士透露,這是因為中國地方政府財政實在不行了。
也因如此,消息人士表示,北京當局的重點還是只聚焦在疏通地方政府財政、對銀行金融體系「去風險」;至於外界期待已久的大幅刺激民間經濟需求的做法,北京政府目前沒有具體計畫。
在週二(15日)刊出的報導中,《華爾街日報》記者寫說,接近北京決策層的官員與消息人士表示,習近平希望救助瀕臨崩潰、債務纏身的中國地方政府,同時重振股市,但仍舊不偏離一意發展中國轉型成為高科技工業強國的經濟道路。習近平近來一再強調要發展所謂的「新質生產力」,讓中國經濟走出低潮。
這些消息人士說,近期的目標不會是大規模刺激需求,而是防堵一場正在醞釀中的金融危機,以確保能夠達成今年經濟增長5%的政策目標。
紐約22V Research諮詢公司中國區研究主管赫爾森(Michael Hirson)說:「中國還沒準備要拿出『火箭炮』等級的政策來刺激經濟需求,終結通縮。」不過有轉向終究是轉向,他表示目前北京當局正「採取重要措施穩定增長,防範尾部風險。」
至今為止,中國中央政府召開了三次重要的財金政策說明會,第一次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在9月24日召開,當時提出的一項重要政策工具,是讓企業可以拿股票等資產作為抵押,向央行換取流動性更高、趨近於現金的國債。由於這些資金可以用來讓企業回購股票,中國股市馬上被點燃,出現一波超猛烈漲幅。
但消息人士向《華爾街日報》說,央行此舉主要是為了平息金融體系的系統化危機,並非刺激政策而是「去風險」。中國的銀行一直都可以透過政策窗口向央行取得流動性,但是非銀行的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卻不能使用這項工具。中國央行是在向他們開門,讓這些金融體系的構成部分,可以拿流動性較差的股票等資產,換到國債,以取得流動性。
曾長期被視為中國最高經濟指導機構的發改委在10月8日舉行了此系列第二場發表會,但具體作法語焉不詳,使投資人失望,造成中國股市一波大跌。到12日(上週六),中國財政部接棒舉行了第三場發表會,其中提到將會增發特別國債,但具體金額不明。
分析師估計中國今年新發的特別國債規模可能接近1.8兆人民幣(約8兆台幣),這項具體金額可能在本月稍後舉行的人大常委會中獲得通過。但是,知情人士向《華爾街日報》說,這筆錢也並非用來進行許多人以期望許久的大規模財政刺激,而是用來舒緩地方政府的流動性緊縮壓力,以及向國有銀行注資。
中國地方政府長期嚴重依靠賣地收入來獲得財政資金,隨著中國房市泡沫破滅,這些可能佔地方財政一半以上的收入突然枯竭。消息人士說,地方政府急缺現金的危機在9月時已經極為明顯,甚至到了發不出公務員薪水的程度,大量的這類報告讓習近平也感到事態嚴重。這促使北京政府9月底緊急轉向,願意開始大規模進行財政與貨幣政策。
只是中央在發債以置換地方政府債務負擔時,往往也要求地方政府進行撙節措施。這會形成財政緊縮的結果,對民間消費更加不利。
對於刺激民間需求,或者具體來說向人民發放補貼金的計畫,消息人士表示北京當局在考慮,但近期內沒有打算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