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三個月內20起洪災 民間救援團體人力、資金面臨短缺

    2024-07-21 14:41 / 作者 國際中心
    2024年7月2日,中國湖南平江縣發生洪災。中新社/路透社
    中國今夏暴雨洪患不斷,三個月內已發生20起官方列入編號紀錄的洪災。鳳凰網報導,今夏中國超出警戒的洪水較往年同期多出一倍,救援人手、物資、公眾注意力都已出現缺口。

    報導指出,中國氣象局4日已表示,中國的極端高溫和極端強降水事件正在趨多趨強,與全球持續暖化加劇氣候不確定性有關;中國水利部14日也表示,今年進入汛期以來,全國多流域連續已發生20次列入編號的洪水;預計7月16日至8月15日(俗稱「七上八下」)期間,七大江河流域也都可能發生洪水。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北京辦公室氣候與能源計畫主任周楚涵指出,「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大家開始感到無力和疲憊,這會讓人們把頭轉向一邊。」

    中國民間志願者團體「曙光救援隊」指揮長王剛更直言:「今年整個基金會的募款計畫都不好,有些都搞笑了,(只有)三位數(人民幣)。」

    報導指出,「曙光救援」的神經一直處於高度緊繃狀態,該組織救援隊自6月17日起共參與了7場水災救援,共涵蓋福建、廣東、江西、湖南等省分。

    其中最難的一天是7月2號,王剛以「全線告急」形容當天的情況:江西九江因人手嚴重短缺,不得不號召當地人回鄉抗洪;湖南平江遭洪水倒灌,淹沒近一半縣城;湖南汨羅更出現約30公尺的潰堤(三天後洞庭湖潰堤),當地人被迫將裝滿石頭的卡車駛入河中阻流。

    王剛指出,更麻煩的是「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和颱風季還沒到來,支出已超過40萬元(人民幣,下同),而該組織全年備災資金也就50萬元。


    到了7月13日,重慶暴雨引發的洪災已致6人死亡;四川中北部也發出「特大暴雨」預警。翌日,上月還處於大旱的河南南陽出現「超級暴雨」,三天內降下當地一年的平均雨量。

    報導稱,由於災害不斷,中國的救援和公益圈獲得的關注、人力和資金支持也越來越不足。有網友評論,災難頻傳後,人們對苦難麻木了,「現在社會缺乏聯結感及共通感,大家都處於一種原子化狀態之下⋯⋯對遙遠的他人有著很深的隔膜」。

    報導訪問多位中國民間公益團體人士,他們都表示今年各基金會獲得的捐贈相當慘淡,甚至有人以「斷崖式下降」形容,即使是一些社會關注度高的災害,獲得的捐贈也遠不如以往。

    北京緣夢公益基金會緊急救援計畫部負責人王涵指出,今年基金會收到的捐款中,來自公眾的捐款佔80%-90%,以往約佔2成的企業捐款如今則「寥寥無幾」。該基金會去年的京津冀水災捐款計畫募得700多萬,今年截至7月15日,南方水災捐款計畫僅籌得45萬。

    由基督徒志願者組成的「愛德基金會」主任譚花更指出,往年災害發生後,災區可立刻獲得足夠的礦泉水和泡麵,今年卻有好幾個災區要求提供泡麵、麵包等「應急方便食品」,令她感到訝異。

    協助統籌救災的中國民間志工團體「卓明災害信息服務中心」(卓明信援)負責人郝南說,近年來中國每年約有20起水災達到需要公眾募捐的程度,但真正引起全國踴躍援助的水災只有2021年「7·20」河南鄭州暴雨和去年的京津冀水災。

    他表示,有些災情訊息甚至沒能擴散。今年6月,黑龍江倭肯河、廣西崇左和百色都發生嚴重水災,但未在中國輿論場域留下什麼痕跡。

    報導更指出,上月的湖南水災,華容縣因為洞庭湖決堤多次登上微博熱搜,但湖南平江縣的災情嚴重程度是華容縣的十幾倍;今年6月中旬廣東梅州、福建龍岩的水災範圍更廣,所需的救災賑濟資源是平江的好幾倍。

    然而社會捐助與公眾關注度成正比,某些地方災情雖慘重,但可能因為沒有被「看見」,得不到足夠的支持。

    報導指出,這些公益團體受訪者試圖整理「災情失焦」背後的原因,包括經濟環境、企業效益、災害麻木、信任危機等,但他們也都有默契地點到為止。

    郝南指出,中國民間的水域救援是從2016、17年開始蓬勃發展,原因是水災越來越多。自2021年河南水災後,中國民間救援隊2000支增至4000多支。但培養一個專業合格的救援人員需要3至5年,他研判現在大多數救援人員「都不具備做救援的基本素質」。

    他直言,這些不具備救援能力的人員根本不應出現在災害現場,「這麼多隊伍做著生死攸關的事情,卻沒有操作的標準,沒有技能的標準,也沒有現場指揮協調的標準」,會危及救援人員和被救人員的生命安全。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