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鴿可能導致組織胞漿菌病、隱球菌病和鸚鵡熱。Pexels
城市中群鴿飛舞帶來衛生問題及健康隱患,德國小鎮林堡本月公投決定撲殺,卻惹怒動保團體,揚言採法律行動。而新加坡、香港最近都下重手控制野鴿,新加坡當局除加強管控垃圾、食物殘渣,也將誘捕、人道毀滅。香港禁止民眾餵野鴿等野生動物,8月起違規者最高可罰10萬港幣(約42萬元台幣)。
野鴿可能導致組織胞漿菌病、隱球菌病和鸚鵡熱。Pexels
新加坡:人道毀滅新加坡《聯合早報》本週報導,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公園局、食品局週二(6/25)聯合發佈文告宣佈,本月起針對鴿子較多的市鎮,展開為期6個月的鴿子管理試點行動。
新加坡公園局表示當地的野鴿原鴿(rock pigeon)屬入侵物種,但在當地適應良好,如今繁殖能力達到一年5次以上。
專家指,野鴿可能攜帶真菌或細菌疾病,如組織胞漿菌病(histoplasmosis)、隱球菌病(cryptococcosis)和鸚鵡熱( parrot fever, psittacosis),民眾若接觸鳥糞,或清理鳥糞時吸入帶菌灰塵,可能感染。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3月公布歐洲今年已有數十起鸚鵡熱確診,其中5人死亡。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陳杰豪,週二(6/25)在臉書上說野鴿繁殖率高天敵少,如不控制將致汙染,將影響衛生。翻攝陳杰豪臉書@Tan Kiat How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陳杰豪(Tan Kiat How),週二(6/25)也在臉書指出,當地野鴿繁殖率高、天敵少,如不控制將致汙染,影響衛生。
新加坡公園局研究顯示野鴿食物70%由人為製造,這也是鴿子種群呈指數增長的關鍵因素。新冠疫情期間,當地小販中心提供食物減少,鴿子數量跟著大幅下降,繁殖能力也因為花更多力氣覓食而變弱。
官方將與小販、食品業、清潔等團體合作,改善垃圾和食物殘渣處理方式,如在露天用餐處吃完後須迅速清理托盤級髒碗碟、托盤歸還處須設置防鳥裝置、防止垃圾桶滿出;;此外依《野生動物法》餵食野生動物,包括鴿子,罰款5000元新幣(約12萬元台幣),累犯最高罰1萬元新幣(約24萬元台幣)。
當局也與動物管理公司合作,在野鴿聚集處投毒、誘捕、人道毀滅,誘餌操作期間會有專人在現場監測,避免民眾接近,也避免其他鳥類或動物誤食。
野鴿可能導致組織胞漿菌病、隱球菌病和鸚鵡熱。Pexels
香港:餵野鴿最高罰42萬根據香港政府,《2024年野生動物保護(修訂)條例》將於今年8月1日生效,修訂前的原法規中「全港一律禁止餵飼野生動物(包括野豬、猴子及野鳥)」,在即將生效的修訂版中納入了野鴿;而原法規罰款最高1萬港幣(約4.2萬元台幣),修訂版也提高為10萬元港幣(約42萬元台幣)及監禁1年。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指出,人為餵飼野生動物及野鴿(白鴿、家鴿或原鴿),會使其數目過度增長,可能增加傳播疾病的風險。而動物受餵飼食物吸引而在民居附近聚集,會造成各種滋擾問題,而餵飼者留下的食物殘渣及動物的糞便更構成公共衛生問題。
專家警告餵鴿會引來大群野鴿聚集,其糞便暴露於市區多人聚集處,會增加隱球菌傳播風險。隱球菌一般透過直接或間接接觸鴿子分泌物感染,因大多經呼吸系統進入人體,故主要引發呼吸系統症狀,「有些病人可能演變成慢性肺炎,甚至腦膜炎,有機會致命。」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之前表示,鴿子糞便有包括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隱球菌、組織胞漿菌等,可能通過空氣中的塵埃或直接接觸傳給人類。
德國法蘭克福的野鴿。美聯社
德國林堡:想殺鴿被罵翻相較於新加坡和香港的雷厲風行,德國林堡(Limburg)民眾就無奈了,當地居民在本月9日的公投中,多數贊成捕殺野鴿控制數量,不過此決議引來動保團體的抗議撻伐,林堡官員、議員接到許多抗議、威脅、辱罵。
美聯社報導,當地人多年以來為野鴿所苦,尤其野鴿的糞便,令林堡新市場廣場的商家、餐廳、小販崩潰,德新社報導小鎮約有700隻野鴿。
本月9日公投結果顯示,多數居民支持未來2年雇用獵鷹訓練者,以獵鷹捕殺鴿子來控制野鴿數量,官員表示執行前還要評估審查,如野鴿是否造成建物毀損、是否危害健康、數量是否龐大到必須捕殺。
這些評估審查都還沒有做,單是公投結果一出,動保團體以及許多「鴿子維權人士」已開罵並揚言採法律行動,而當地官員、議會代表等多人也已收到大量辱罵、威脅的信件、電郵、電話,官員表示對於何時執行公投結果,目前「沒有時間表」。
野鴿可能導致組織胞漿菌病、隱球菌病和鸚鵡熱。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