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文看懂】拜登川普辯論在即 對台海議題立場一次看

    2024-06-25 15:27 / 作者 林宜萱
    2024年2月24日拍攝的美國前總統川普(左)、和2024年1月27日拍攝的美國總統拜登(右)。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與前總統川普即將在美東時間27日晚間9時(台灣28日上午9時)進行本次總統大選第一場辯論,兩人目前民調幾乎不相上下。拜登和川普對於美國的全球角色和政策看法截然不同,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將對亞洲產生重大影響。《日經亞洲》25日一文整理兩人在台海問題上的立場。

    川普執政期間做了什麼?

    《日經亞洲》指出,川普對台政策「缺乏一致性」。

    2016年12月初,剛當選總統的川普接受時任台灣總統蔡英文賀電,是1979年以來首度有美國在任或當選總統與台灣總統直接交談。數天後,川普就表示,美國不需要堅持「一中政策」,暗示美國維持了近40年的長期政策可能會改變。

    然而才過大約兩個月,2017年2月9日,川普就職後不久,就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通話中保證「會遵守一中政策」。

    一些分析人士當時認為,川普根本不關心台灣,只是把台灣當成逼迫中國讓步的籌碼。

    但也有專家認為,這種模糊態度可能是故意的。川普2023年7月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採訪時說,他不想透露自己在下任總統任期內會否保護台灣免於中國侵略,因為把話說得太明確,反而會讓自已的選擇受限,「如果我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在談判時就會處於下風」。

    2024年6月9日,川普在拉斯維加斯造勢。美聯社


    拜登執政期間做了什麼?

    拜登曾4度在公開場合表示,美軍會保衛台灣。《日經亞洲》寫道,與川普相較,拜登很清楚若中國侵台時他會怎麼做。(編按:惟《日經亞洲》沒有提到,拜登每次講完,白宮依然會出面表示美國對台政策不變。)

    拜登在2021年8月和10月都表示,美國有「承諾」保護台灣。美國與台灣沒有簽署任何正式的安全條約,和日本、南韓則有。不過,據1979年簽署的《台灣關係法》,若美國在台灣的利益受到威脅,美國總統和國會應決定採取「適當行動」來回應任何危險。

    拜登的公開表態確實打破前例,數十年來,美國一直採取「戰略模糊」,中國和台灣都不確定美軍介入台海衝突的程度會有多大,這令雙方都有所顧忌、都沒有單方面採取會改變台海局勢的行動。

    2024年6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中)在洛杉磯孔雀劇院的競選募款大會上,名主持人吉米金摩(Jimmy Kimmel,左)負責向他和前總統歐巴馬(右)提問。路透社

    《日經亞洲》認為,拜登的明確立場正在影響美國軍層。今年2月的新任印太司令任命聽證會上,獲提名的帕帕羅上將(Samuel Paparo)不再像前兩2任印太司令那樣支持戰略模糊的效果;他表示「對聯合部隊而言,沒有什麼模糊的,只有涵蓋在《台灣關係法》中的明確任務」。

    帕帕羅表示,美國會在緊急狀況下為台灣提供援助。如果拜登連任,帕帕羅應該會維持這種明確態度。

    川普若回鍋白宮,在台海議題可能有哪些作為?

    川普政府最後一任國安顧問歐布萊恩( Robert O'Brien)最近發表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的一篇文章,延續了川普模稜兩可的態度。

    歐布萊恩提議邀請台灣參加一年一度的環太平洋軍演,但也表示,若台灣想得到美國的支持,就必須有更多行動,包含增加國防支出、擴大徵兵規模等。

    川普第二任期將會討論的其中一個重大議題是:美國是否要減少對烏克蘭的資助,專注於印太事務。

    2024年6月11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訪問德國一處軍事訓練區,站在一組愛國者防空飛彈系統邊。據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6月20日稱,愛國者防空系統及NASAMS攔截飛彈將優先提供烏克蘭,其他國家的訂單暫緩出貨16個月,但「台灣的訂單不受影響」。美聯社

    外界普遍看好會在川普第二任期擔任國安高官的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24日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一場研討會上表示,拜登目前對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援助計畫優先順序有錯。

    拜登的對外援助計畫因共和黨人內鬥,到今年4月才獲得國會批准,撥款610億美元給烏克蘭、80億美元給印太地區。

    柯伯吉說,應該要反過來,「我們應該推動一個補充協議,提供600億美元給第一島鏈,100億美元給烏克蘭才對」。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