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路透:COVID-19疫情期間美軍祕密抹黑中國疫苗

    2024-06-15 12:44 / 作者 中央社
    路透社揭露,美軍曾在菲律賓發動抹黑中國製疫苗網路行動。圖為2021年的一輛菲律賓施打疫苗車。路透社
    路透社一篇調查報導披露,美國軍方在COVID-19疫情期間以染疫病故嚴重的菲律賓為受眾發起祕密行動,目的是汙衊中國科興疫苗。

    這是首度有媒體揭露這場祕密行動。路透社調查發現,這場行動目的是散播懷疑,讓人不信任中國疫苗安全和效力,以及中國所提供其他能拯救生命的援助。

    美軍的宣傳活動透過冒充菲律賓人的網路假帳號,形成一波反疫苗運動。這類社群媒體貼文批評口罩、篩檢器具和科興疫苗的品質,科興疫苗(Sinovac)是菲律賓人能接種的第一款疫苗。

    路透社在社媒平台X(即之前的推特Twitter)發現至少300個帳號,這與熟知祕密任務的前美軍官員描述相符。相關帳號幾乎全部是在2020年夏季開設,且都聚焦於#Chinaangvirus的標語,在菲律賓塔加洛語(Tagalog)中意味「中國即病毒」。

    例如2020年7月一則用塔加洛語的推文寫道:「COVID來自中國,疫苗也來自中國,不要相信中國!」文字旁邊附帶一張注射器照片、一面中國國旗和一張飆升的感染圖表;另一篇貼文寫道:「從中國來的—個人防護裝備、口罩、疫苗:都是假貨,就新型冠狀病毒真的。」

    路透社向X詢問這類帳戶的情況後,X刪除這些資料,並根據活動模式和內部數據,確認這類帳號是機器協同作業的一部分。

    路透社研判,美軍抹黑中國疫苗行動始於2020年春季,並擴及東南亞以外地區,於2021年中結束。五角大廈為中亞、中東制定不同宣傳活動,利用不同社群媒體平台上的假帳號,趁當時每天都有好幾萬人染疫喪命的時刻,在穆斯林族群中散播對中國疫苗的擔憂。

    美方策略關鍵有時在於放大爭議,例如指疫苗有時含有豬明膠,因此中國疫苗可能不符伊斯蘭律法。

    路透社發現,美軍這場行動是在前總統川普執政時期啟動,到現任總統拜登上任幾個月後都還持續執行;拜登政府於2021年春季才下令禁止相關行動,包括抹黑競爭對手製造的疫苗,五角大廈也展開內部審查。

    五角大廈一名高階官員承認美軍從事祕密宣傳,以在開發中國家抹黑中國疫苗,但不願說明細節。

    五角大廈發言人說「美軍利用不同平台,包括社群媒體,來反制針對美國、盟友和夥伴的惡意影響力攻擊」,且中國啟動「假資訊行動,錯誤地將COVID-19傳播歸咎於美國」。

    中國外交部在回覆電郵裡表示,中方向來認為美國政府操控社群媒體並散播錯誤資訊。

    菲律賓衛生部發言人則說:「路透社發現的結果值得涉事國家有關當局瞭解及調查」。

    五角大廈稱抹黑中國疫苗是回應中國散播有關疫情起源的錯誤資訊。COVID-19最早於2019年底在中國出現,但2020年3月,有中方官員稱病毒有可能是疫情爆發前到武漢參加軍事運動競賽的美軍帶到中國,還暗示病毒可能源於美國馬里蘭州的陸軍研究設施。

    路透社發現,為執行這場抹黑行動,美國國防部不顧當時美國駐東南亞外交官的強烈反對。

    消息人士透露,五角大廈漠視這種宣傳對無辜菲律賓人可能造成的附帶影響。一名參與計畫的高階軍官說:「我們不從公衛角度看待…而是研究怎麼詆毀中國。」

    美國公衛專家得知後譴責這項計畫,認為這是為謀求潛在地緣政治利益而讓平民陷入險境。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蓋澤爾醫學院(Geisel School of Medicine)傳染病專家魯賽(Daniel Lucey)說:「我覺得無從狡辯…聽到美國政府會做這種事,我非常錯愕、失望,幻想破滅。」

    魯賽等專家認為,煽動質疑中國疫苗的行動可能破壞大眾整體對政府衛生措施的信任,甚至連累後來推出的美製疫苗。中國疫苗的防護效果雖較不如美國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疫苗,但同樣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核准。

    2021年6月,時任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曾因許多人民不願接種疫苗而感到沮喪,甚至威脅要逮捕不接種的人。當時菲律賓是接種率最低的東南亞國家之一。

    曾在疫情期間擔任世衛組織和菲律賓政府顧問的卡斯蒂約-卡蘭丹(Nina Castillo-Carandang)說:「為什麼要在人民不斷死去的時候幹這種事?」美國的行徑「是在傷口上撒更多鹽」。

    在菲律賓前總統雅羅育(Gloria Macapagal Arroyo)任內擔任衛生部長的卡布拉爾(Esperanza Cabral)說:「我敢肯定,有很多染疫病故的人死得很冤枉。」
    中央社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