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加大儲糧、全民抓間諜 美專家國會聽證:可能具有攻台準備雙重目的

    2024-06-14 09:16 / 作者 桂家齊
    兩岸關係示意圖。路透社
    中國政府近年加強控管國內社會,並大量儲存糧食,雖被認為可能是為了防範國內經濟不佳引發社會動盪,但多位專家週四(6/13)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指出,這些措施很可能都有雙重目的,為了攻打台灣做準備。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今日報導,多位專家週四在「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聽證會上表示,中國近來種種措施,雖看似是針對國內問題,但未來也可當作中國是否立即攻台的指標。

    該委員會成員之一、前川普政府國家情報部門官員希姆斯(Clifton Sims)說:「對中國是否準備發動衝突,我們必須要有更進一步了解,才能分辨出他們準備何時採取動作。我們不想要開戰,但一旦中國在未受挑釁下做出不公正、不明智的決定並破壞和平,我們必須戰勝。」

    多位專家在聽證會上表示,北京最近對國內民眾頻頻釋放「必須奮鬥」,對外部勢力「保持警醒」,這些看似是企圖管控因經濟不佳可能引發的內部緊張情勢,比較不像是直接針對入侵台灣的準備。

    但專家也補充說,未來中國解放軍對台灣的策略可能出現轉變,包括妖魔化台灣人,以及透過教育體系警告人民即將面臨一段苦日子。

    專家認為,其他中國可能準備攻打台灣的觀察指標是,北京正迅速擴大糧食、能源和戰略性礦產儲存,以及在福建、廣東等鄰近台灣的省分打造庇護所和民防設施。

    中國的糧食和石油儲量被視為國家機密而難以被外界所知。有專家指出,北京顯然對農耕地減少、勞動力下降,極端氣候導致的農損感到憂心。美國農業部經濟學家費瑞拉(Gustavo Ferreira)表示,雖然中共領導階層因為過去曾經爆發糧荒,而對糧食安全有著極高敏感度,但「外界很難分辨中國針對糧食安全的措施,只是反映出對過去的不安,還是為了準備可能爆發的戰火衝突」。

    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以來,北京政府不斷強調國家安全重要性,並在經濟、科技、外交和太空探索等各領域推動改革。分析認為,這些改革措施雖是針對國內,但也可能具有雙重目的。

    舉例來說,北京在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後強化急難因應系統,雖看似是針對國內天災,但此系統也涵蓋了防空設施和補給供應鏈,也能在軍事衝突後發揮效用。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中國內政專家德林豪森(Katja Drinhausen)說:「這些我們今天看到的措施,例如災難因應,有關國安和經濟的大內宣等,它們都可以有著不同功用。它們可以當作備案,準備在國內爆發危機時所用,也可以在爆發國際衝突時發揮功用。」

    德林豪森認為,西方政府應該進一步理解北京,才能避免衝突發生。她呼籲美國和中國應擴大教育、觀光和其他民間交流,淡化中國妖魔化外國人的程度。此外,美國還可以在急難系統上與中國合作,提供氣候衛星資訊等,並避免在安全議題上針鋒相對。

    她說:「中國共產黨雖聽起來是一個很龐大、可怕且極具野心的政治實體,但它畢竟是一群很重視國際觀感的領導層組成。這些人同時希望局勢具有可預測性。所以保持溝通,讓中國知道我們的目的是什麼,這是很重要的事。」
    桂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