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天王星大樓在強震後傾倒。路透社
台灣花蓮3日發生規模7以上強震,引發國際社會關切。《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台灣對防範強震有完好準備,而此次能避免更嚴重災情也是一大運氣。
《華郵》4日發表一篇題為「台灣強震死傷少歸功於良好準備和運氣」(
Huge Taiwan quake caused few deaths thanks to preparedness — and luck)寫著:「機車族冷靜在橋上等待;育嬰室裡的護士迅速將嬰兒床集中,保護他們不被掉落物品擊中;台灣最高山峰上的登山客坐等搖晃結束;救難人員從局部倒塌房子中救出受困住戶。這些是台灣東岸周三早上發生7.4強震(台灣官方數字為7.2)時的景象,全台灣2300萬人中,沒有出現大規模驚慌。」
報導中說,這是台灣25年來最強地震,截至4日前有10人死亡,而台灣「過去多年的準備和演習,都是為了因應此災難狀況」。專家指出,此次強震的損失受到控制,「是因為台灣有嚴格的建築法規,且從小學開始便對人民展開演習應變教育,當然還有一些運氣成分」。
陽明交通大學土木系副教授單信瑜向《華郵》表示:「雖然看起來這段時間很長,台灣在過去的25年來真的有很大進展。」
台灣上一次的規模7.6重大地震災情為1999年的921大地震,當年有超過2400人罹難。當年地震過後,相關單位制定更嚴格的建築法規,要求所有新成屋必須設計成能抵抗6級震度。單信瑜說,政府加強學校和醫院等設施的抗震強度,「台灣99%的學校都符合現有法規」。
自2019年起,台灣還檢視了3.6萬棟於1999年前完成的建築,並升級其抗震設計。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工程管理與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巴伯拉(Joseph Barbera)說:「台灣在遵守防震法規和執行法規上有很了不起的紀律。」
曾經在921大地震後前來台灣協助救災的巴伯拉還說,台灣建立了一套強勁的災難應變系統,他說:「台灣人降低風險和有效率的因應準備值得稱讚。」
報導中特別提及台灣重要的晶片廠對地震災情也有多年準備,「全世界最主要的先進晶片製造商台積電就位於台灣中部…該公司週三晚間聲明說,強震發生後10小時,便恢復了7成產能」。
不過文中也提到台灣此次的疏漏,至少7縣市居民未收到地震警報,而中央氣象局也對此道歉,稱第一時間錯估地震規模。
報導中後段指出,此次台灣沒有出現大規模損傷的另一項因素則是「運氣」。專家說,週三強震來襲時是早上而不是深夜,許多人已經起床或正在前往工作地點途中,且震央位於外海而不是陸地上人口密集處。
台灣土木技師公會董事會成員Johnson Kung說:「如果這場地震發生在台北,絕對會比(日本)能登大地震更嚴重。」日本能登半島今年1月發生規模7.6強震,導致200多人死亡。